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不同的颜料绘出同一个梦想

    ——“丝路与世界文明”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透视

    作者:本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7日 12版)
    海上丝路新篇章(中国画) 郑百重(中国)
    林徽因与泰戈尔(雕塑) 张华(中国)
    记得你(布面综合) 伊洛娜·库索布(白俄罗斯)

        连日来,北京的中国美术馆里热闹非凡,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艺术家与观众来到这里观看一场有着一百多个国家参与的展览盛事。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2017·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此举办。本次展览成功征集到120多个国家的万余件投稿,最终共有来自五大洲102个国家的567位艺术家入选,参展作品共计601件,展览主题“丝路与世界文明”得到的全球呼应热度一目了然。

     

    丝路在画笔下绵延

     

        高达3米,宽达6米,好一幅壮阔的中国画!画面上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波涛翻涌,船只密布、来往如织,一派繁华的航运景象。仔细看,中国泉州港和有“东方明珠”之誉的上海港、日本奈良、新加坡金沙湾、文莱、马来西亚国家皇宫、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希腊比雷埃弗斯港、意大利威尼斯、埃及亚历山大港这些标志性地点,星罗棋布,而又串联一体。

     

        这是画家郑百重创作的《海上丝路新篇章》。画家采用当代工笔重彩技法,既传承了青绿山水的瑰丽和苍润,又拓展了中国画在表现域外风情时的艺术语言,波澜壮阔,一气呵成。

     

        与《海上丝路新篇章》相媲美的是冯路敏、阳小毛、张延昭、燕娅娅创作的高2.6米、宽8米的油画《丝绸之路新篇章》。作品立足广阔的空间视角,用现实主义的写实语言,全景式展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旺盛生命力和时代精神。画面远景着重刻画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地貌;中景描绘的是起始于中国西安大雁塔的一条蜿蜒向前的平坦大路,将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紧密连接;近景则用中欧班列串联,表现出“一带一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场景。

     

        “为填补当前大型‘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的空白,组委会专门组织国内美术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两件大体量的主题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陶勤说。

     

        “‘一带一路’具有和平、交流、互融、对话、共享的独特内涵,以‘一带一路’精神为动力,再现丝路的历史叙事,阐释丝路的当下价值,张扬丝路的深远意义,正日益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主流。第七届北京双年展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更是把这一创作态势推向了国际舞台。”陶勤说。

     

        在艺术家的笔下,无论是古道明月、霜天牧歌,还是丝路行者;无论是神秘的燃灯节、社火,还是民族新生活;无论是罗盘、指南针,还是海上丝路的全图胜景,无不叙述着丝绸之路这条历史上最为古老、世界上最为绵长的人类互通共荣之路。

     

    火花在艺术里迸发

     

        “丝路的产生是因为商业交流。但是,在这条道路上,它传达的不仅仅是商业互相交流的信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播。道路不会是单向的,而是有去有回的。丝路的主题一定是双方的互相交流。”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温琴佐·桑福从2003年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始就一直与中国合作,他对“丝路”主题的理解尤为深刻。

     

        不一样的颜料绘写着同一个梦想,不同的材质抒发着同一个愿望。

     

        走在中国美术馆偌大的展厅里,迎面而来的有水墨画、油画、木刻版画、铜版蚀刻版画、石版版画、丙烯画、岩彩画、蛋彩画、综合材料绘画,还有摄影作品,钢材、玻璃等制作的雕塑,多媒体技术呈现的影像,以及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形式……观众看花了眼,脑海里却渐渐出现一个清晰的声音:交流与融合。

     

        外国画家怎么表现丝路主题?

     

        中国元素比比皆是。奥地利画家潘特纳·埃尔玛·安东的油画《丝绸之路——来自东西方的骑马人》,画作采用现实主义的画风,描绘来自东方的骑马人与西方的骑马人相遇的画面,画面中间是带有植物花纹的丝绸,右下方是两个瓷器盘子。白俄罗斯艺术家伊洛娜·库索布的绘画《记得你》描绘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圈椅,以及一位充满东方韵味的女子形象,水墨绘出的线条灵动优雅。

     

        “交流”“对话”巧妙体现。法国艺术家阿兰黛用动态光绘画创作的《交流火花》中,将光和运动结合起来,试图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民族交流时碰撞出火花的瞬间发生过程。俄罗斯艺术家塔蒂阿娜·密特拉的雕塑《丝路舞者》将欧洲的舞蹈风格与传统的丝绸服装相结合,象征着丝绸之路带来的自由和文化交流,在前进的动作中表现出了人类的灵动之美。

     

        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阿隆对“一带一路”的描述形象而贴切。他说:“丝绸之路给我的第一印象,它是一条路,是一个运动的概念,再就是一种跋涉。这条道路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走向对方,才能巩固自己。我们需要从民心的相通,来促进世界文明的互鉴与对话。”

     

        “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本届中外参展作品的显著特征,是写实与浪漫两种风格交织、趋同与求异两种倾向并存。趋同与求异两种倾向之间的巨大张力,产生了东西方艺术交流融合而又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象。”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总策划徐里说,“可以说,本届参展作品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就是东西方文明在丝路题材上交流融合的艺术表现。”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于园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