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教育供需提质升级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0日 06版)

        【记者手记】

        10年前的减负和今天有何异同?5年前素质教育一词的含义与今天一样吗?人人都是教育的亲历者、关注者和评论人,教育领域的言说犹如莫比乌斯环,似乎自洽又不断发酵出新的热点。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意味着最复杂多样的地方实际,只有走到基层,才能有真切的体会。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因此,再是山高路远也会有琅琅书声;越是贫困落后的地方,越能见到变化的留痕。三五个小时在山道间盘桓,进了村,最有模有样的建筑八成是学校。简朴明亮的教室、齐整的桌椅和食堂烩菜的大锅往往是亮眼的风景,而印象中的土坯危房、吱呀作响的课桌已难得一见。全面改薄、农村营养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促进教育公平举措频出、力度加大,每一个名词背后,都牵动着人、财、物的投入,而老百姓的获得感就体现在这看得见的变化中。

        “现在没有负担了,住宿免费,还有补助,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宁夏固原单家集农民马晓红有4个孩子,种着20亩玉米和土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当地牛肉需求量增大,收获的玉米拿去养牛,纯收入翻了番。“村里还组织我们进行手工制作培训,手提包、拖鞋拿到集市上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教育扶贫见实效,城乡教育硬件的差距迅速缩小,师资、教研等软件成为追求更高质量公平的应有之义。为了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专门就乡村教师培养补充、生活补贴、职称评定、研修培训等方面作出要求,各省区市制定了各自的落地细则。

        在湖南溆浦,我见到几个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的定向生。早在中考时,他们就已经选定了回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的道路。5年后,他们如期履约。油洋乡中心小学的向立华每周骑车去县里参与教研讨论,与母校湖南一师的老师不时探讨遇到的困惑;桥江镇中学的舒茂蓉今年暑假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苏州大学参加了两项教师培训。站在田间地头、实践一线,又能接收先进资讯和理论成果。青春无悔不仅因一腔热情,更因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当然,在采访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在农村,村里的学生去镇上上学,镇上的进县城,而县城学生则去地市或省城;在部分城市,家长为孩子寻找各种补习课程,希望进入更好的学校。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走过的阶段,恰是社会活力与脉动的一部分。这既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也是更高的要求和鞭策。

        (本报记者 刘博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