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快评】
“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显然,如果后世的历史学家要为我们这个时代描绘图景的话,“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将是这一篇章的主题。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特征尤为凸显,各国彼此间也有着前所未见的共同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全球性问题可以自然而然地消弭于无形。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四年多来,这一理念在各个层面逐步延伸、不断完善,并勾勒出明确的实践路径: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由此,我们这一代人有了自己的答案。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能否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经济危机引发的短视行为,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重挑战,而旧有的发展失衡、贫富分化、数字鸿沟等问题仍萦绕不去。中国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承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而后应者云集,成果逐步显现。
几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大批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瓜达尔港等陆续投入运营,用“授人以渔”来实现彼此共赢;在全球贸易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持续增长,并与11个沿线国家签署自贸区协定,与56个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用“中国红利”助推世界经济复苏。
理论的意义还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引领和指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坚持和平发展、寻求合作共赢、建设伙伴关系和践行正确义利观,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目前,中国已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中美关系平稳过渡,中俄高层交往频密,中欧合作全面深入发展,中国同新兴力量和发展中大国合作迈上新台阶……“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彰显的是大国气度与君子之风。
同样,“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必须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与发展的活力所在,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格局必须要由所有国家共建共享,才能不再走上对抗、冲突甚至战争的老路。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中国积极引导国际体系变革,有力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多边峰会上全面阐述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思想理念,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回望过去五年中国外交事业的新成就,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目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它不仅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也将指导世界向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作者:赵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