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吹响精准扶贫的号角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8日 01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有个十八洞村。村旁山中有18个溶洞,洞洞相连,深不可测。这个苗族聚居的山寨地处我国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地带,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长期陷入贫困。

     

        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今天,记者欣喜地看到,十八洞村已经摘掉贫困帽子,走进了金色的秋天。

     

    总书记来了

     

        2013年11月3日,在十八洞村,习近平到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家中看望,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他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在与老百姓座谈时表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长期风里来雨里去,对他们要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

     

        9月7日,31岁的村民龙先兰对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孤儿。奶奶去世后,我抱怨命运不公,破罐子破摔,不务正业,时不时醉倒在路边。我到外地打工,工友问我看电视没,说总书记去十八洞村考察了。我琢磨村里是不是会有变化了,就回来看看。县委扶贫工作队龙秀林队长跟我结了帮扶对子。我当时没信心——文化呀资金呀老婆呀都没有,连屋子都还漏风漏雨,怎么脱贫呀?队长说,别急,慢慢来。他介绍我学养蜂,又在村里张罗举行相亲大会,结果就找到了她。”

     

        “她”,吴满金接上了腔:“我是外村的。先兰上台表演才艺,没说什么话,一连做了几十个俯卧撑。有力气,人憨厚,我就跟了他。”

     

        2014年年初,龙先兰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从花垣镇的一个养蜂基地引来优质蜜蜂种,试养了4箱原生态蜜蜂。队长龙秀林带他到周边村寨及县内外的一些养蜂基地取经。当年,他卖蜂蜜和蜂蜡,收入5000多元。2015年,龙先兰贷款3万元增修蜂箱、引进蜂种、扩建蜂场。日子由苦到甜,婚礼于今年1月举行。龙队长送上一副对联:“孤儿不孤全村个个是亲人,贫穷不贫苗寨处处见精神。”

     

        “总书记牵挂着困难群众,我们应该加油干!”龙先兰如今是养蜂能手,还干起了村里的义务消防员,能干的妻子被选为村妇女主任。龙先兰在记者采访本上留言:“感谢总书记,我脱单了,我脱贫了!”

     

    扶贫先扶志

     

        2014年春天,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遇到一件事。村里机耕道施工现场,几个村民拦住挖掘机不让施工。

     

        十八洞村田地少,2013年年底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但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从阻工事件中反思: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根、提振精气神,把村民思想教育摆在首位。他们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把党的惠民政策讲深讲透,提出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探索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村民道德评比大会,以组为单位互相评分。评分内容包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6个方面,每户按家庭成员计平均分,90分以上为五星级家庭,80分以上为四星级家庭……开设道德讲堂,开展歌咏、舞蹈、小品、苗鼓等文化活动,树立身边榜样,鼓励大家走出贫困,建设文明村。

     

        在第一次道德评比中,村民施六金家仅得60多分,门楣被挂上了两星级家庭标牌。他深感羞愧,争取进步,经常放弃家务主动投工投劳参与村道扩改等事务。在今年年初的评比中,他家门的标牌升级为五星。

     

        外来民工肖磊在农网改造时触电晕倒,杨进昌等多名村民冒险救人;90后青年龙兴刚,在火车即将驶过的一刹那,从铁轨上勇救同伴……在十八洞村,精神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可复制可推广

     

        在优质猕猴桃产业基地,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脱贫路上,十八洞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十八洞村实际,制定了《十八洞村2014―2016年精准扶贫规划》,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建设总原则,建设中国最美农村。脚踏实地,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拓宽村道4.8公里,全村225户房前屋后铺上了青石板,家家通上自来水、户户用上放心电。建设了村级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千米游步道。升级改造了村小学和卫生室,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村级金融服务站,无线网络覆盖了全村,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创新推行相亲扶贫新模式,全村有10名大龄青年成功脱单。

     

        十八洞村大变样了,老百姓用生动的语言表述:“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回来了。”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村庄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等荣誉。

     

        湖南省扶贫办负责人评价:“十八洞村的经验是:突出思想、产业、设施三大建设,突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展致富产业、精准改善安居环境、精准提供公共服务、精准创新扶贫机制五个精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苗绣加工、特色乡村游、劳务输出五大支柱产业,致力建设中国最美丽农村。十八洞村的经验,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在湖南的成功实践,值得复制、推广。”

     

        (本报记者 唐湘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