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疆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陈雪 李笑萌 本报见习记者 秦伟利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6日 10版)
    阿克苏市第九小学的足球场上,体育老师吕泽武正在训练足球社团的孩子们练习头顶球。本报记者 李笑萌摄/光明图片

        【砥砺奋进的五年·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9月21日上午,天山以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九小学。

     

        从每一次的“晨诵、午读、暮写”到每个主题社团的开设,都是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切入点。校园里,悬挂在走廊的京剧脸谱、展板上的经典故事随处可见。每一面墙、每一幅画、每一个台阶,都是文化的启发。

     

        校长郭新明说:“无论是校园文化环境还是平时的教学,我们都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出发,为孩子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好铺垫。”近5年来,阿克苏地区全区投入教育经费291.9亿元,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普及率达88%。

     

        足球场上,六年级的26个小球员正在当天的兴趣课上接受训练。体育老师吕泽武说:“维吾尔族娃娃们足球踢得很棒,参加足球社团的热情特别高。”

     

        在第九小学805名在校生中,维吾尔族学生比例占到了86%,受到他们喜爱的不仅仅是足球社团,书法社团、茶艺社团、美术绘画社团都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麦尔丹·木盖提说:“去年我们地区普通高校录取率达85.63%,高出全疆水平4个百分点。”

     

        9月18日上午,天山以北,阿克苏市一千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

     

        初中生们穿上了学校为他们免费定做的秋季校服。见到一群记者来到学校采访,他们既好奇又兴奋。“我们家是开拉面馆的,在莎车县很有名的。”暑假刚刚结束,13岁的阿依孜巴·阿布来提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从喀什地区莎车县回到了学校。在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南疆农牧区。

     

        “学费、住宿和吃饭都是免费的。”“我还参加了学校里的‘木卡姆社团’,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前都没有机会学。”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校园生活。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疆内初中班首办学校。据了解,为了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从2004年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在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库尔勒、哈密等18个经济相对发达、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城市开办了35所疆内初中班。年招生规模由1000人扩大到2017年的1.2万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阿克苏市第九小学与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的做法,是近年来新疆义务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

     

        (本报记者 陈雪 李笑萌 本报见习记者 秦伟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