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厦门大学的足迹】
不久前,厦门大学迎来了自己的96岁生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校庆大会不仅是一次表彰先进、凝聚力量的大会,还是一次“双一流”建设动员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厦门大学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各项事业强劲发展。当前的厦大,千帆竞发,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奋力前行。
加强党的建设 增强“厦大力量”
1921年,厦门大学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从建校之日起,“爱国”“革命”便成为厦大永久的精神基因。
近5年来,厦门大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建科学化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学习党章,要在通读熟读的基础上,把脉知新,融会贯通,把学习党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开展党内生活相结合……”今年5月,一堂题为《尊崇、遵守、维护党章,强化“四种意识”,做好本职工作》的专题党课激发了广大党员学党章用党章的热情。这节课被评为福建省高校“最吸引人的好党课”,授课教师则是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
在厦大,由校领导讲授专题党课已成为一种“常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党政领导带头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9位党员校领导先后在所在党支部或分管部门党支部上专题党课。在校领导的示范引领下,基层党组织的869位书记纷纷走上讲台讲授党课,校院两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实现全覆盖。
坚持立德树人 开创“厦大模式”
2016年,厦大将本科生学费收入100%返还用于人才培养,建立起“日常经费、专项经费、竞争性项目经费、各界捐赠”的教学经费多元体系。
努力做到让人才培养“不差钱”,是厦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缩影。5年来,厦大实施本科生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推进书院制试点改革,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等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厦大的育人模式,体现在敢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间,也体现在润物无声的“精致化”思政育人中。
去年,厦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王强带着该校绘物语网络文化工作室团队,将厦大囊萤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的历史,制成一部4分多钟的动画片《囊萤之光》。
绘物语网络文化工作室是厦大202个网络文化工作室之一。目前,厦大构建了以“E维”网络文化工作室为“旗舰”、16个省级校级示范性工作室为标杆的工作室集群,直接参与的教师达230余人、学生2500余人。这为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强化创业意识和技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资源。
服务国家战略 做优“厦大出品”
厦门大学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2012年12月,厦大发布《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每年新增1亿元经费用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力争到2021年建校百年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厦大学派”,使学问走出象牙塔,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厦大智慧和厦大力量。
学校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需求、自贸区建设、能源发展战略、南海权益等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中国(福建)自贸区研究院、能源政策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南海研究院等一批新型智库,5年来向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近千份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
5年来,一批批“厦大出品”的科研成果走出校门,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系列艾滋病病毒检测试剂盒,已在42个国家得到应用,全球累计使用量超过5亿人次;世界首个戊肝疫苗成功上市;与中航工业合作研发了国内首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隔膜技术;与中广核合作研发行波堆,促成世界首台行波快堆核电机组在福建投产运行;海西通信工程技术中心研发涵盖数字通信直放站、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等微波通信产业迫切需求的技术领域,形成数亿元的新增产值并实现产业升级。
2014年7月,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开工建设。厦大成为我国第一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2016年11月3日,中马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声明,称“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是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新的里程碑”。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