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3日 星期六

    国医大师张磊:

    “我要为病人服务到一百岁”

    作者:本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23日 10版)

        【名医剪影】

     

        书墨飘香,一生岐黄。3万余例保存完善的门诊医案,累计40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记录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国医大师张磊习医以来的辛劳。尽管已88岁高龄,但他仍坚持每周三次门诊。“我要为病人服务到一百岁!”张磊近日对记者说。

     

        张磊幼读私塾,长而学医;德术双馨,名冠中原。其“动、和、平”学术思想、“辨证思维六要”和“临证八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内科杂病辨证论治理论,闪耀着中医理论与百家融通的创新思维。从医以来,张磊即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蜚声中原杏林。2017年6月,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有这么一位健壮的汉子,如果不是遇见张磊,差一点就被锯腿。这是河南焦作的一名锅炉工人,因用装过化学漆的铁桶贮存的水加温洗澡,导致右胫浮肿,数日后整个右下肢肿胀欲裂,疼痛严重。辗转各医院治疗月余,不见好转。有医生甚至说,非截肢不可。“锯腿?我不锯,不锯!”直到有一天,这位患者慕名找到了张磊。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张磊摸清其本质下药治疗。患者数日后病情由重转轻,月余后行走自如。

     

        “中医大夫需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熟读经典。‘医生肚子,杂货铺子’。医生不仅要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病人学习,广收博取。”张磊感慨地说,数千年来,中国人依靠中医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昌盛,中医是国人公认的“国粹”“瑰宝”,拥有一套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完备理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更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让中医药在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大显身手。

     

        张磊认为,简、便、验、廉,是中医的优势,诊治几乎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诊病、治病。没有药,可以用针灸;没有针灸,可以点穴治疗。中医不但治小病,而且能治大病,很多疑难杂症,中医会有独特疗效。

     

        20世纪90年代初,许昌一名农村女孩骑车上坡,被四轮拖拉机刮倒,受到惊吓精神失常,到很多家医院看过,都没有明显效果。后来找到张磊,他开出了一个方子“血府逐瘀汤”,用药很普通,但病人吃了疗效很好。

     

        张磊指出,上工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目前,肿瘤、心血管、消化道等疾病高发,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类似这些病,很多是“吃”出来的,是“熬”出来的。现代人往往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导致疾病多发。“有位患者听了我的劝告,把我作的戒烟戒酒的诗词挂在办公室,警戒自己,时时提醒,效果良好。”

     

        “未病先防,治早治小,用中医药提高人们生活生存质量,人们就可以达到预期寿命。等病入膏肓,就不好救治了。正如古人云:‘临渴掘井,不已晚乎?’”张磊说。

     

        “治未病是中医最大的优势。”张磊认为,怎样发挥这个优势,如何做到资源整合,使中医药最大限度地服务“健康中国”,还需要认真研究,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推进。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