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6日 星期六

    让生活更便利 让经济有活力

    ——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北京会场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张景华 詹媛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6日 02版)
    9月15日,在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上,一款仿生机器人引起参观者的注意。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百度自动驾驶汽车、陪伴阅读机器人、陶瓷3D打印机、石墨烯冰刀……9月15日,以“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为主题的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开幕。记者探访北京会场发现,约300个最新创新创业项目成果集中展示,各有千秋,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新科技、新成果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又将如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激发经济新活力?

        1.“像身处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

        “收到晓明发来的位置信息,是否导航到这个地点?”“为您找到躲避拥堵路线,是否重新导航?”

        “这是车载语音操控机器人发出的导航信息。”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王雁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这款产品安装在汽车方向盘前方,可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具有导航、电话、微信、音乐、倒车影像等功能,让司机“不做低头族,驾驶更安全”。

        会上,一款有着四个轮子、黑白相间、车身上写有“AI Drive”(人工智能驾驶)的京东无人配送车,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据现场京东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配送车会自动发短信通知,只需输入验证码或进行人脸识别就能取到包裹,“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开始在高校进行试用,未来将会在城市办公楼、小区等订单集中的场所进行批量送货,提升配送效率”。

        记者还了解到,顽石运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篮球,把智能传感器植入篮球中,可以实时测量球的运动状态,记录数据、纠正动作;联想集团研发的智能鞋,支持无线充电,通过3D扫描仪可让用户根据自身足部特征享受定制服务。

        另外,医疗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也同样不少。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基因检测平台,可在出生缺陷防控、健康管理、感染性疾病快速检测等领域提供全球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国内首个第三代无载体药物心血管支架、国产脑起搏器等高端医疗器械,也让人大开眼界。

        “这些创新成果带来的体验简直太神奇了,感觉自己就像身处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一位参展观众如此感叹。

        如今,创新创业正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专家表示,一大批创新成果和创业企业正走向市场,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共服务、提高医疗水平、均衡教育资源、丰富文化生活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2.传感植物“心跳”引发的产业转型

        “这是一款智能电子秤,可以把采摘的蔬菜、水果的重量等数据,实时传到农户的手机上。”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品牌经理徐艳丽说。

        徐艳丽告诉记者,他们开发了一款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能够帮助农户把农场完整地“搬到网上”,精确地记录农场人员、设备和生产过程数据,实现对农场的实时、全面远程管理,增加农民受益,提高产业效率。目前,这个平台已服务全国超过7000家农场,覆盖土地面积超过400万亩。

        据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展出的精准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传感大数据,能够让植物的“心跳”“脉搏”“体温”“温饱状态”等特征实现可视化,相比传统农业管理,可节水50%至80%,节约肥料30%至60%,节省农药50%,提高效率5倍以上。

        从双创周展出的成果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开始更多地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生产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变得更加智能化、高端化。

        “我们的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实时监控超过30万台高价值设备,支持97%以上工业设备类型,采集5000多种参数,在线设备总价值过千亿元,解决方案涵盖19个工业行业。”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叶菲说。

        据叶菲介绍,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云服务,包括物联监控、智能服务、资产管理等,打通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边界,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当前,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结合更加紧密,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

    3.机器人折射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陶瓷也可以3D打印了。”在会场,北京国科太空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展出的3D打印陶瓷产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

        “我们研发的这款陶瓷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航空发动机空心叶片的陶瓷型芯、牙齿、下颌骨替换材料、生物支架和陶瓷艺术品等,还能实现个性化定制。”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醴说,9月底,他们生产的第一台陶瓷3D打印机将进入市场。

        随后,记者看到了一个像缩小版“坦克”一样的产品。“这是一款履带式管道机器人。”北京福瑶科技有限公司CEO苑雪山说,它装配有两条履带、摄像头和探灯,其中,摄像头可以360度自由旋转,具有36倍光学变焦功能,能够在水下10米进行排水管道检测、电缆沟检测等作业,可以提高3倍工作效率,目前已应用于山东、深圳等地的市政排水管道检测。

        据一位现场讲解人员介绍,由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寒武纪1A处理器,是世界上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目前已应用于手机,“它的性能超过主流CPU核的100倍,但面积和功耗仅为其十分之一”。

        据统计,2016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支出1479.8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3941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8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现代交通、生物健康等前沿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带动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本报记者 刘坤 张景华 詹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