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

    农家书屋:建好之后更要用好

    作者:本报记者 吴娜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4日 09版)

        劝学图书馆,位于湖北谷城县黄畈村的一个远近闻名的农家书屋。15000多册的丰富藏书,再加上不定期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得这处山间小院成为周边广大农民朋友的文化乐园。

     

        新学期开学前夕,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农家书屋主题实践活动走进劝学图书馆,系列活动之一的《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阅读讲座,吸引了四里八村的孩子们。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李炳刚、文学编辑室主任朱艳琴,亲自将这部在今年4月刚刚荣获2016“中国好书”的最新优秀作品,送给这里的农村儿童,并且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共享阅读的乐趣。

     

    1、“小书屋发挥了大作用”

     

        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农家书屋工程自2005年开始试点,到2012年底建成60多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

     

        据统计,通过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出版界多年来累计向农村读者输送图书10多亿册。我国农民人均图书的拥有量,从农家书屋建设之前的0.13册,发展到2016年年底的1.25册,增长了近10倍。

     

        近年来,农家书屋在推动文化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缩小城乡文化差别、增强农民文化自信、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农民群众形象地誉为“农民致富的学堂、农村文化的殿堂、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

     

        “小书屋发挥了大作用。”来自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张运红告诉记者,该镇地处城乡接合部,当地不少家庭都遇到过征地拆迁方面的法律维权问题。在乡亲们茫然无助的时候,农家书屋里的法律书籍和法律咨询活动,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由于地理位置临近学校,这家书屋还开设了颇具特色的“四点半课堂”。农家书屋管理员不仅帮助学生们读书,还负责管理他们学习,吸引了很多孩子特别是周边的留守儿童。

     

        “农家书屋是民心工程,是农民家门口的图书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湖北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智斌,对农家书屋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说:“全市有127个行政村,每个村几千人,农民想看书不可能都跑到市图书馆,农家书屋大有必要。”

     

    2、建设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书屋

     

        2012年年底,农家书屋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完成全国全覆盖目标。近五年来,不断推动各类资源整合,让建成之后的书屋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有关方面不断努力的方向。

     

        “建好之后更要用好。农家书屋建设现在已进入提质增效、提档升级阶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表示。

     

        据介绍,在此前的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最突出的经验和特点,就是完善了以推荐书目指导出书、选书、配书、用书、读书的工作机制。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进入维护使用、提质增效阶段以来,为适应新时期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坚持推荐目录基本制度不动摇基础上,总局主动进行了四个方面调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推荐目录制度。一是引导出版单位为农家书屋出好书。除了继续组织召开书目分析会,要求出版单位有针对性地做好选题策划之外,自2015年起,总局每年组织部分出版单位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出版单位深入挖掘适合农民群众的选题。二是充分听取农家书屋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由专家学者、出版发行业代表、宣传媒体代表和基层管理人员代表等有关层次和人员相结合的专业评审队伍。三是调整书目使用比例。把各地推荐目录选用比例由建设阶段的70%降到了补充更新阶段的50%,给地方更多自主权。四是调整书目结构。逐步加强少儿类、医卫生活类等农村急需出版物的供给,其中,少儿类图书占比达到33%。

     

        出版社如何有效和农民的需求进行对接,实现精准扶贫?两年多来,众多出版社同志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挖掘适合农家书屋的选题,对推动出版单位创新思路、更好实现和农民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家书屋配书要因地制宜,甚至因‘村’制宜。”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张应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经理赵恒峰等人,在了解到基层情况后,得出了这样的共识。

     

        对此,胡智斌深感赞同,他说:“宜昌有127个农家书屋,就有127个需求,要注重选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设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书屋。”

     

        此外,赵恒峰认为,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一个表现就是城乡孩子在阅读内容方面的差异。但由于经济成本的限制,农家书屋无法采购定价较高的图书。因此,他提出可以给农家书屋专门做定制版,在保证内容品质的前提下,在用纸等方面压低成本,想办法把好书新书送到农村孩子手里。

     

        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让农家书屋的馨香沁入更多农民心田,社会各界都在为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献计献策。刘晓凯表示,总局今后还将陆续施行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农家书屋的形态创新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其中,对优秀书屋管理员进行推荐表彰活动、加强书屋管理员培训、不断创新书屋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等,都在未来的工作计划之列。

     

        (本报记者 吴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