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用精湛医术回报党和国家

    ——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马芙蓉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3日 09版)

        【归国情·创业梦】

     

        9月8日清晨6点40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就已全部到岗。在科主任马芙蓉的带领下,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专业文献早读时间。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这是马芙蓉心中的圭臬。她说:“我们科室是2011年第一批的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来求医的人都是各地的疑难患者,我们只有淬炼出全国最精湛的医术,才能不枉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支持。”

     

        马芙蓉介绍,耳鼻喉科的手术基本上都是显微手术,充满了“致命陷阱”。以耳部手术为例,人的耳部神经十分丰富,手术做不好,患者不仅听力受损,而且会嘴歪破相;很多颅底肿瘤手术也要由耳部开刀进入,这时医生的手上往往就牵扯着一条人命。

     

        从20世纪90年代起,马芙蓉就开始了对现代耳科医疗技术的钻研。她曾赴德国科隆大学访问学习,后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如今,她主刀的经乳突径路面神经近全程减压术式、侧颅底外科技术都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她先后参与了中华医学会“梅尼埃病”“中耳炎”“人工耳蜗植入”临床指南及标准的制定;她本人也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名医百强”和“中耳炎专家”。

     

        2016年3月,一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因中耳炎引发颅内感染,生命垂危。马芙蓉亲自进行了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没想到几天后患者病情反复,再报病危。偏偏当时医院中心手术室都被占用,马芙蓉当即做主,将患者转到耳科手术室会诊抢救,再次挽回了他的生命。

     

        那真是一次惊险的手术过程,万一抢救失败,马芙蓉很可能将自己置于被指控的境地。当然,她可以找一万个理由不做这场高风险的手术。但她坚持认为:“医乃仁术,作为一名医生,就是要心有大爱,就是要敢于承担风险。”

     

        对于先天性耳聋而言,患者只有植入人工耳蜗才能回到“有声世界”。但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再加上手术及语言康复培训费用,动辄高达数十万元,很多贫困家庭的病儿只能放弃治疗。作为医生,马芙蓉无法无动于衷。2015年4月,她成立了芙蓉爱耳基金并出任理事长,专注于救治贫困聋儿和培训当地医生,她带领团队多次深入老少边贫地区,开展医疗扶贫。

     

        马芙蓉担任耳鼻喉科主任已经整整15年了,她最自豪的是带出了一支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团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她全力构建学习型科室,还搭建了专门针对住院医师的“颞骨解剖训练平台”,多少个节假日和夜晚,她带领青年医生在解剖室中面对一颗颗头颅度过。正是有这样的磨砺,耳鼻喉科不仅获得了很多专业领域的荣誉,还能坚持不断把最新医疗科技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病人受益。

     

        (本报记者 罗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