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摄影记者这个行当真的有可能会消失,但新闻摄影永远不会消失,专业的有思想的摄影人永远不会消失。”刚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的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李舸的这句话,表达了对新闻摄影的信念,也展现了对专业主义的勉励。
近年来,借助摄影的高度普及和日益先进的图片数字化,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人人随手拍已成常态。于是,有人担心,职业摄影记者不仅失去了优势,而且还面临被淘汰的危险。2013年,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解雇全部28名摄影记者,将摄影报道外包给自由摄影师,并训练文字记者直接使用手机拍照,同时增加对通讯社图片供稿的使用量。
对国内摄影记者来说,过去的荣耀似乎也在消退。手机拍摄以其无处不在的优势,大大挤压了摄影记者的工作空间。从过去几年的报道来看,越来越多突发的事件、有趣的瞬间、感人的场景以及许多爆料都是由普通人而非专业摄影记者记录传递的。
尽管这些年摄影记者转岗、离职者不在少数,但如果以此认定新闻摄影的未来惨淡,恐怕失之偏颇。在门槛极低的人人随手拍时代,专业的新闻摄影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虽然摄影工具不断变化、改进,但是摄影作品更多地受制于拍摄者的思想、角度和态度,其承载的人文情怀和价值标准也取决于拍摄者,这一点无法改变。较之普通人,受过专业训练和稳定价值熏陶的摄影记者能更好地挖掘新闻场景中的闪光点,更能呈现世间百态背后的人情冷暖。出自专业摄影的《枪炮与鲜花》《陷阱》等作品已成为经典,而且持续散发魅力。
在互联网及移动新媒体时代,新闻照片面对着无限的市场。大量新闻照片扎堆,没有特点的很容易就被人遗忘。从这个层面来说,社会发展、技术提升将助力新闻摄影事业完成涅槃重生,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不独新闻摄影,当下许多行业、领域都在被新技术改变着,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文化产业。然而,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技术怎样更新,秉持专业主义、工匠精神的理念和产品都不会过时,专业与非专业的边际不会消解。德国制造享誉世界,手工打造的劳斯莱斯备受青睐,都是明证。
(作者:夏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