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31日 星期四

    一场演出缘何能吸引15国歌唱家同台

    ——“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成功背后的思考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31日 11版)
    来自12个国家的40位国际青年歌唱家齐赴工地现场,与600名建筑工人一起感受歌唱的快乐。陈雨禾摄/光明图片
    中外青年歌唱家共同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张熙摄/光明图片
    “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张熙摄/光明图片
    中外歌唱家在苏州博物馆开展“快闪”表演。张熙摄/光明图片

        8月27日晚上,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当匈牙利男高音歌唱家古拉·拉博扮演《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亮相时,全场欢呼起来。“洋子荣”将“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闭幕式演出推向高潮。

     

        这是一台集合了15个国家的43位中外青年歌唱家的“音乐盛典”,其最大的特色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上半场完整呈现了意大利普契尼的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下半场主要由24位外国青年歌唱家用中文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民歌,以及江苏原创歌剧《运之河》、革命交响曲《智取威虎山》、歌剧《白毛女》等作品选段。纯正的中文吐字发音,载歌载舞的表演风格,让全场观众掌声雷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外国青年歌唱家在一个月前从未接触过中文。

     

        “我唱!”是一个国际性声乐艺术节,旨在培养青年歌唱家的东西方文化视野和全面艺术修养。“我唱!”项目2011年在北京起步,2014年起落户苏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吸引了世界各地2000多名青年歌唱家申请参加。经过选拔,目前已有200多人入选参加艺术节。

     

        是什么样的魅力,使得该艺术节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1.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才会将感情投注其中

     

        每天清晨,来自美国的学员塔拉·克鲁兹·凯尔斯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中文朗诵歌词。她喜欢听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作曲的歌剧《图兰朵》,这次来到苏州,才知道《图兰朵》里有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在闭幕式演出中,塔拉·克鲁兹把这首江苏民歌演绎得韵味十足。

     

        “随着艺术节声名远播,第四届艺术节在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的近千名学员报名,最终选拔出了来自15个国家的43名青年歌唱家,其中包括24名外国青年歌唱家。”艺术节的艺术总监田浩江告诉记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学员们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6点一起学习、排练节目。来自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等机构的11位专家,分别负责声乐、语言、舞台表演等不同课程,给予青年歌唱家们全方位指导。

     

        令外国青年歌唱家感到最具挑战也是最兴奋的,是每天两小时的中文学习。“学唱中国歌并非易事,此前他们大部分没有接触过中文,光是四个声调就已经把他们绕晕了,但深入学习后,他们乐在其中,最终都坚持下来了。”斯坦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蔡金冬担任本次艺术节的指挥,负责学员的日常训练,“我们不让学员简单地模仿,他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字和词,而是要理解每首歌的内涵及创作背景。只有知道了歌曲背后的故事,才会将感情投注其中,准确演绎好作品。”

     

        尽管课程十分紧张,但是主办方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文化博览中心还是在休息时间安排学员们逛苏州园林和古镇,品尝苏州美食,体验原汁原味的苏州生活。一个月后,他们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中文和中国文化。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女高音歌唱家茱丽叶连续参加了之前的两届艺术节。她向记者表示,中国的美景、美食和悠久灿烂的文化,都已经在她心中刻下了美好的印记。也有学员回国后,在自己的独唱音乐会中加入了几首中文歌曲,在朋友聚会时送出珍藏的苏州折扇和真丝围巾,给家人包地道的韭菜猪肉馅饺子。

     

        正是因为对中国文化的逐步了解和喜爱,加上艺术节专家组坚持让学员们吃透中国经典作品的内涵,才有外国青年歌唱家们在闭幕式演出中的出色表现。捷克女高音歌唱家特蕾莎扮演的白毛女憨态可掬;匈牙利男高音歌唱家古拉·拉博扮演的杨子荣一招一式无不显示出英雄气概;美国女高音歌唱家麦得林·马得参与演唱江苏民歌《采红菱》,把江苏女子在采菱角时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这让现场观众惊喜连连,对演出报以如雷的掌声。

     

    2.将舞台搬进博物馆和工地,让歌剧走进普通人生活

     

        艺术节带给中外青年歌唱家的,不仅是高强度专业训练后歌唱和表演技巧的快速提升,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跟观众近距离接触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

     

        8月5日下午1点多,苏州博物馆正门门口的姑苏山水背景墙前,20位中外青年歌唱家着盛装献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祝酒歌》。当得知这是“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的中外青年歌唱家们时,正在苏博观展的游客们惊喜不已。

     

        艺术节专家组歌剧艺术指导朱蕙心告诉记者,歌剧、古典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大众眼中还属于阳春白雪,要拉近高雅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如果正襟危坐,用最传统的方式去宣传和表演,反而可能会把人吓跑。“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大众对歌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去让大家接受。”因此,除了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专业剧场里举办开、闭幕式演出,艺术节还策划了多场“接地气”的活动,让歌剧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其中包括本次艺术节期间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听说普契尼”夏日音乐会、走进广场的中外歌剧经典荟萃市民音乐会、在CBD大楼里进行“快闪”表演,还有2015年艺术节期间走进建筑工地与600多名建筑工人分享歌唱的快乐等活动。

     

        这些活动没有灯光、舞美、音响,也没有道具、服饰、化妆,然而,这并不影响歌唱家和市民、工人、白领们的交流。“98%的国人从未听过歌剧,但是他们非常欣赏我们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围着我们合影留念。”本届艺术节学员、女高音青年歌唱家李薇薇告诉记者,“音乐属于所有人,如果你把自己和大众隔离开来,你的艺术生命是不会长久的。把音乐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对歌剧以及高雅艺术的普及有莫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艺术节带给中外学员的全新体验和感受。”

     

    3.中西文化融合碰撞  播下文明交流的小小种子

     

        “‘我唱!’让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来自江苏盐城的95后男中音歌手卜乐,是上海音乐学院大一的学生。2016年,他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了“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与国际知名导师交流学习。随后的一年中,卜乐边在校学习边与国外导师保持联系,今年美国的导师带来了好消息,他被美国威奇托州立大学正式录取,9月即将赴美国深造。

     

        “参加这个项目的学员中有国际声乐比赛的获奖者,有专业的歌剧演员,也有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中最年轻的才二十岁,最年长的也不过三十四五岁。”艺术节创办人之一、美国亚裔表演艺术中心主席廖英华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让他们在最能够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阶段,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经历,在文化的碰撞中得到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就像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成长,期待能够长出两三片绿叶。”

     

        田浩江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好几位参加艺术节的青年歌唱家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担任重要角色。“但是,我们的项目不仅仅是培养青年歌唱家。”他说,学音乐的年轻人梦想着当专业的歌唱家,这很正常,但最终真正成为顶尖的专业歌唱家的毕竟只是少数,比例可能不到1%。“不能成为专业歌唱家的学员,他们有可能成为音乐制作人、电台主播、音乐老师等,他们会把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带给更多对音乐有热情的孩子。”连续参加了2015年、2016年艺术节的美国男高音歌唱家艾伦,对中国文化着迷不已,学习期间就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留在中国工作”。今年,艾伦正式应聘到常州一所国际学校任教,组建了学生合唱团。

     

        “推广艺术和文化,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你的舞台。”李薇薇告诉记者,在本次艺术节闭幕后,她将继续到欧洲学习更多原汁原味的歌剧。她希望,五年后把所学所悟带回祖国,参与到中国原创歌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向世界展示中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