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办学33年来,始终坚守高职教育阵地,弘扬工匠精神,锻造职业精英。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9500多名,毕业生就业率在99.7%以上,其中75%左右留在泉州工作,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近年来,学校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校冷企冷”难点问题,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实施多方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培养区域产业急需人才。
一、抓治理、重效能,激发校企合作内动力
学校以实施党建引领、校章实施、教学改革、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五个工程”为抓手,构建“思想发动、顶层引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绩效拉动、制度推动、责任促动”动力机制,以提高校企合作实效为目标,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破解教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性不足的“校冷”难题,激活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以全员动员方式构建校企“生命共同体”。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订《黎明职业大学章程》,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系列文件,明确各二级学院及相关单位校企合作的目标要求和职责任务,对合作内容、合作方式、项目管理和绩效奖惩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激励导向。通过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干部选任、评先评优等多种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过程。校企共建5个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2016年学校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占比分别是全省高职院校的28.9%、29.3%;近三年获得授权专利121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技术服务收入5400多万元,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强化责任体系建设,实行可量化、分层次的干部考核、教工考核、二级单位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构建360°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数字面前评优劣,实绩面前兑奖惩,充分调动了教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协同、建机制,提高协同育人契合度
学校致力用好省、市有关支持政策,集聚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成立集决策指导、资源整合、顾问咨询为一体的战略理事会,以多方协同方式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一是实施“校企二元协同育人”策略,先后与安踏公司、九牧王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5个专业“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对接市财政的鼓励措施,对合作企业负担的实践经费给予每名学生每学年4000元的奖补。跨境电商二元制班有18名学生是中小微企业总经理,学校为他们量身定制总裁班,深受企业欢迎。二是根据泉州市“十三五”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实施“专业群与产业群动态对接”策略,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等8个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主动对接“泉州制造2025”,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获市政府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与华中数控、嘉泰数控等公司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技术研发岗位的人才;在市政府的主导下,与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合作,培养集成电路领域的设计、制造、检测和管理类人才,形成“产业+岗位”“招生即招工、投产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适应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业态,由现代建筑专业群牵头组建多元投资主体的泉州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行业性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加强钢结构、装配式等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承接全市住建系统干部、职工的职业培训。
三、抓研发、强支撑,增强校企合作创新性
针对泉州中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面临的高端人才紧缺和技术研发困难问题,实施“研发带动创新引领”策略,以项目带动方式构建校企“创新共同体”,2017年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一是实施校企双师互聘、卓越人才引领等计划,让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在今年举行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学校与企业现场签约多个成果转化项目。在2017年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学校拥有独立的展位,展示了59项技术成果,其中19个项目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二是新材料与海洋化工专业群依托省级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为区域石化及中下游企业新增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开发的新型鞋材相比传统鞋底成本降低0.3元/双,每年为企业创造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鞋类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的鞋款,每年被企业择用100多款,企业对学校的美誉度和支持度明显提升。特别是今年5月全省公办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暨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校召开以来,学校以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推动校企合作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与上海通用汽车实现了ASEP项目合作,举办了全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现场推进会和全省首届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大赛,以大赛和校企协同创新形式,提升校企合作的规模和水平,推进校企合作向新的领域和区域拓展。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黎明职业大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明显,“校热企冷”“校冷企冷”的局面明显改善,与学校实施合作的企业(行业)由205个上升至285个,其中规模企业由75个拓展至112个,在新的起点上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正在固化、优化。
(王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