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

    “流量社会”:人们何去何从

    作者:新闻观察员 杨亮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22日 14版)

        【财经论语】

     

        这是北京白领小胡的一天:

     

        早上上班通过手机网上叫车,午餐用手机外卖APP支付搞定,通过微信实时进行工作交流,下班地铁上用手机刷剧,晚上与朋友通过手机视频聊天……

     

        和小胡一样,对如今很多人来说,家里可以没有油盐酱醋,但不能没有wifi;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不能落下手机。

     

        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93.6亿G,比2012年增加84.8亿G,年均增长80.6%。毫无疑问,中国已经全面步入“流量社会”。

     

        流量经济,正在深刻地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其中有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同时,流量连接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企业、人与资源,催生出了众多新职业、新业态,直播、闪送、创客、网约车、共享单车……2016年,仅分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就多达6000万人。 

     

        但流量提供便利、娱乐和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烦恼和困惑。

     

        据德国研究公司Statista统计,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玩手机三小时,“沉迷度”在全球排名第二。美国思科公司日前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1年,全球每部智能手机的平均月流量将增加到14.9G。在人的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同时,人的定力、执行力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正是流量经济带给人们的一大困惑,它争夺的是人的注意力,产生的最大问题是迷失。

     

        近日,腾讯进行的一项“社交斋戒”实验证明,连续15天将微信的使用时间压缩到每天半小时之内,被试者的消极情绪明显下降,工作投入程度大幅上升。这告诉人们,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除了迎接它、正视它,还要有反思和校正能力。

     

        事实上,一些人已经开始选择“放下”。不管是“地铁藏书”活动的兴起,还是微信增加微信朋友圈“三日可见”功能,以及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无疑都是对流量的有意控制和对手机使用的反思。

     

        而伴随着5G时代的即将到来,更大的改变,还在后头。在5G时代,公众能享受到的流量将是4G时代的10倍以上。基于流量规模的快速壮大,流量社会的门槛将会更低,未来的物联网、VR产业和人工智能等都将迎来快速发展。

     

        5G不仅仅是快。如果说4G主要实现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连接,那5G时代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将在这个庞大的流量世界里实现联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超级计算、虚拟现实……在5G流量的汪洋大海中将孕育出什么,有些我们可以想象,更多的还无法想象。

     

        技术与人,二者如何和谐共生,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人类在不断突破技术的同时,技术也在深刻改变着人类。虽然现在很难说“流量一族”幸福指数提升了,但是未来如果我们能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善加利用,那么技术一定会让人类更加幸福。

     

        (新闻观察员 杨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