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燕,曾是北京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栖息地一再被挤压,数量一再减少。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的大力弘扬、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雨燕又再度翱翔于北京的天际,栖息于市井的檐壁,数量开始回升。
燕子,从来都是与人亲近的自然风物,也凝聚着文化韵味。从“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看出,燕子既是风景的点缀,也是情感的慰藉。北京雨燕的意义,也不只是城市的风景,更体现了独特的城市气质,体现着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北京雨燕命运的转折,展示的是环境理念的转变。一度我们对城市的认知,是摩天大厦、通衢广陌构成的水泥森林,该彰显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如今则不然,城市,当是人类与自然风物共处的空间,该体现出生态意蕴。城市的美丽绝不只是水泥,更是自然界的一切有灵之物。
今天我们常能读到这样的新闻:某地修路,一棵古树挡在中间,工程为之绕道而行;某工地成候鸟栖息地,工程为之停工,直至候鸟离去……如果只从经济利益考量,这么做当然是不划算的。然而今天我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已经不容许我们只算一本经济账,更要算一本生态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不能只是委屈自然为人类的工程让步,让市民得以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诗意地栖居,这才是城市建设的意义所在。
北京雨燕得到善待,这对其他地方也是一个启发。一个城市的符号,为什么只能是摩天大楼、城市广场?是否那些别具特色的动植物,那些供人赏玩不尽的城市生态风貌,也可以占有一席之地?有人专门以罗马的鸽子、京都的猫为主题,写成了一本本妙趣横生的游记、散文,这些动物本身也是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自然生态的各个部分,都应当纳入城市规划的视野。
说到底,城市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它不应当隔绝于自然生态之外。城市,应当既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也是自然风物安顿的地方,更是人们精神世界能够诗意伸展的一片天地。
(作者:王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