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文系是否能培养作家”,或者说作家是否可以培养,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而现在,不仅很多青年作家拥有高等教育背景,也有很多已经成名的青年作家选择进入高校继续深造。您觉得,高等教育对一个写作者而言,能够为他的创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格非:当前,全球经济、政治、科技、生态、环境、伦理等领域里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各地区的作家,正在用不同的语言展开探索,回应着相同或相近的时代命题,为世界文学带来了新的面貌。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真实的问题和思想界、文学界对这些问题展开的前沿探索,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非常重要,它也决定了其作品思想深度的可能性。
遗憾的是,由于语言的“障碍”,这些当下正在发生着的、为当代读者所热爱着的、代表了文学的未来趋势、充满了活力和潜力的文学作品,经常不能及时地被中国文学界所阅读、了解、熟悉。所以,我们希望能通过“国际文学工作坊”、小型座谈会等活动,让中国的文学界、批评界和年轻的学子,能够有条件与国际顶尖文学家、思想家进行深度的交流和对话,特别是增进世界一流作家、思想家与初露锋芒的年轻中国作者之间的互动,带动年轻的写作者对历史、社会与文化热点问题的关注与了解,为中国文学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一个作家不一定非要获得很高的学历才能拥有宽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通过学院之外的个人学习和努力,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准,只不过,高校这样的平台为年轻的写作者提升个人的学养提供了更系统、更便利的条件。至于具体的写作技能训练、作品的指导与修改建议等,当然也很重要,能够帮助写作新手少走弯路,尽快达到一个基本的写作水平线,但未来的发展,只能依靠个人的持续努力。
总之,中文系当然可以培养作家,只是这些作家不一定都来自中文系。
(本报记者 付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