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江苏常州

    “科技长征”筑就创新之城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9日 06版)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常州市就已是全国工业明星城市。然而,在迈入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常州却遭遇尴尬:科技创新资源缺乏,没有985、211高校,也没有国家级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如何突破瓶颈?从2006年开始,常州举全市之力,把产学研合作作为突破口,依靠“科技长征”对接大院大所,开创性地探索出一条在科教实力相对薄弱地区集聚优质资源、构筑优势的区域创新之路。

     

    专业办展,培育创新之核

     

        常州的“科技长征”,从“5·18”展洽会开始。

     

        每年5月18日的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都会成为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各类人才的“科技之约”。通过“5·18”展洽会,常州已累计引进包括美国工程院雷伊·鲍曼院士团队、澳大利亚甄崇礼院士团队等2300多个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4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办1300多家科技企业,3000多项专利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常州市委书记费高云说,连续12年举办“5·18”展洽会,目的就是发挥大会纽带作用,整合、集聚、融合全球创新要素,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在“科技长征”中,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1000多家企业“走出去”,寻求产学研合作,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60多家高校院所。强力新材董事长钱晓春说,从2007年起,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产业化,成为世界主要LCD光刻胶厂商的原料供应商。

     

        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使常州已拥有20多家“国”字头的科研院所。常州科教城累计引进公共研发机构30家,孵化近2000家科技型企业,建成3个省产研院专业所、6个省级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年授权发明专利占全市比重达1/4,逐步成为区域“创新之核”。

     

    精准滴灌,让创新资源活起来

     

        今年3月,石墨烯产业第一股碳元科技在A股敲锣。短短几年,有着东方碳谷之称的西太湖畔,集聚了全国50%的石墨烯企业,创下10个“全球第一”。在常州科教城内,平均每天诞生1家高科技企业,每天有2项科研成果转化,每天新增4件授权专利。

     

        在常州市市长丁纯看来,常州的创新发展主要抓住了4大关键,即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坚持把园区作为创新载体、坚持把产业作为创新方向、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根本,把政府、企业、资源、机制和环境这5股创新力量聚在一起,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让更多科技资源“聚起来、活起来”。

     

        为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常州协调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推出“4个90%”,即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的科技人才在企业、90%的科研经费在企业、90%的创新成果在企业。这种开放、混合的新机制让技术瞄准“产业靶向”。哈工大工学博士曲东升借贷30万元走出象牙塔,通过参控股、战略合作等方式已集聚20多家企业。

     

        常州科教城有个“三杯茶”。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告诉记者,“三杯茶”即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天使下午茶、为科技企业提供营销服务的安琪营销下午茶、让管委会领导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的政府服务下午茶,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圈。

     

        改革的红利看得见。2016年常州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全市R&D占比达2.6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4.5%,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3.5%上升到2016年的60.8%。

     

    “带土移植”,布局全球创新链

     

        常州的“科技长征”,不仅仅在国内。

     

        “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作为中以两国首个创新合作实验区,短短两年就集聚了以色列项目56个,并先后成立了中以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平台、两国合作技术转移平台、常州中以科技合作中心等载体。

     

        “我们还要让本土企业参与到以色列企业技术孵化中去,把他们的模式学习、消化成自己的,才是最终目标。”常州市副市长梁一波说,智能制造是常州的特色,但不完全等同于优势,通过国际合作把特色往极大值发挥,就能够成为优势。

     

        “带土移植”,统筹全球科技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中德创新中心、中芬绿色创新中心、牛津大学ISIS技术转移中心、中英科技桥等一批国际合作基地纷纷落户。常州恒立油缸请来国际铸造专家,迅速成长为年销售12亿元的上市公司,不断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

     

        不但引入高精尖项目衔接本地优势产业链,常州还将本地制造深深嵌入世界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培育出218个行业“单打冠军”。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占全国1/5,天合光能位列全球第一,上上电缆全国第一、世界第九。因为瑞声科技,全球每两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是“常州制造”。

     

        费高云说,要在世界上发出更多“常州制造”声音,关键还在于创造更多内生动力。在常州的创新版图中,常州科教城、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都已被列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常州将推动“一核两区”(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多园(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的发展模式,形成区域创新一体化的新模式。

     

        (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