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到群众身边体味获得感

    作者:本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7日 05版)

        来到群众身边,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体味到生态文明建设给每个人带来的幸福感。“臭水河”变成城市景观,重工业城市辽宁沈阳生态环境的蜕变,让记者感受到这个城市为走出全球十大重污染城市黑名单所付出的艰辛汗水。

     

        盛夏的东北同样闷热难耐,记者来到沈阳皇姑区淮河街北运河截污工程工地,钻进十多米深的地下,温度没有下降,潮气却扑面而来,仰望直径6米的盾构机安装隧道,城建工作者身着湿透的衣衫,脸上却浮现出自信的笑容。“我这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城建,从来没听说过在运河旁修建与地铁隧道一样大的排水管道。”沈阳市城建局建设处副处长陈宏泽充满激情的话语,源自群众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可。

     

        群众都是生态建设明白人。随着调研采访的逐步深入,记者溯浑河而上,在三面环山的田家屯村,清澈的小溪水在规整的河道内潺潺流淌。以前,流过村庄的河流淤泥堵塞,水质恶化,臭味难闻。经过河道整治,河流清澈见底、岸绿花红,村民茶余饭后的聚集地逐渐移到了小河边,并自发挪走了岸边的柴草垛,自觉维护秀美的村庄。

     

        在下楼子社区常家湾村口小河旁的大树下,五十年代出生的村民赵守富正在跟邻居们唠家常,说起生态文明建设,他句句打在点上:“水清、蛙鸣、荷花盛开、绿树环绕,这条小河就是新农村生态环境变化的代表,有了钱只是经济富裕,维护好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活才更丰富多彩。”

     

        20天的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优美的生态环境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种充溢于内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我们党砥砺前行的群众基础和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