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
今年91岁高龄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仍然每天准时出现在核潜艇研究所的院士办公室。为了一生钟爱的核潜艇事业,他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毛主席痛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究。此后的30年,黄旭华隐姓埋名,孜孜不倦战斗在核潜艇研制一线。他的父亲直到去世都没见到他,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才终于又见到儿子。
虽然对父母、对妻子心存愧疚,但是他知道,亲人是谅解、理解他的。“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都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黄旭华由衷地说。
回忆起研制初期的场景,黄旭华感慨地说:“如果我们的研究人员有谁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模样,也许都会大大缩短研制过程。”谁都想不到我国的核潜艇是从玩具开始的。他们把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计算推理核潜艇的形状、布局。
就是在这样的研制条件下,1970年12月26日,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稳稳浮上水面。黄旭华眼泪长流:“10年,我们终于建造出自己的核潜艇。”
核潜艇形成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试验。1988年,我国一代核潜艇首次进行了深潜实验。“所有的设备材料没有一个是进口的,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开展极限深潜试验,并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我总担心还有哪些疏忽的地方。”黄旭华为了稳定大家情绪,决定和大家一起深潜。
这次深潜实验,黄旭华带领的团队诞生了关于核潜艇的新纪录。62岁的黄旭华难掩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参加过一代核潜艇研制的老同志都知道,为知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核潜艇的所有设备都要过“秤”,而所有计算数据都是用算盘算出来的。正是用这些“土”办法,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毫不夸张地说,我国一代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都是出自这把算盘。”黄旭华指着手中的算盘笑言。
黄旭华曾面对全国观众,掷地有声地说:“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的一生,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呕心沥血。他默默奉献的一生,亦如深海中的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本报记者 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