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

    美丽的大都市正在崛起

    ——“跨岛发展”战略引领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曹元龙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5日 03版)

        【迎接金砖 魅力厦门】

     

        实施“跨岛发展”战略15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再次走进厦门,会发觉厦门之美已不仅局限在厦门本岛,而是覆盖了厦门全境。厦门,正成长为一个美丽的大都市。

     

        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厦门而言,实施“跨岛发展”战略,既是“金钥匙”,又是“总抓手”。15年来,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以加快跨岛发展为抓手,一任接着一任干,力促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得益于跨岛发展的纵深推进,这些年来厦门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方面较为均衡,进一步形成了协同推进五大发展的综合优势,为在全国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日益成熟

     

        清晨醒来,翔安区新店镇后村村民郭建居就拨通了自己“家庭医生”的电话。被村民们称作“翔安郭德纲”的他,前一晚刚主持完村里的一场晚会,感觉喉咙有些不适。

     

        现在翔安后村的不少村民都有了“家庭医生”。小问题在电话中就解决了,遇到大一点的问题,村民们前往村卫生所也可得到专业医生的治疗。这一点,在过去是没法想象的。郭建居说,在翔安隧道开通前,当地人最害怕的就是生病——从后村到岛内的大医院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而现在不到20分钟就进岛了。交通的便利,让村民们看病不再“长途跋涉”。

     

        这几年,郭建居还发现,乡亲们看病到岛内的越来越少了。2014年9月,“厦门市第五医院”的牌子,挂在了原先翔安区同民医院的大门上。此前该医院已晋级三级综合医院,改写了翔安区无三级综合医院的历史。

     

        在厦门,打开百度地图的热力图功能,你会看到反映人气的紫色板块密密麻麻地遍布厦门岛内外。随着跨岛发展战略的实施,贯穿岛内外的交通枢纽工程进一步推开,优质社会资源持续向岛外布局,重大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岛外……今天的厦门城市格局,正在由岛内的一个点,辐射为全市的一个放射线状,越来越多人在岛外工作创业、置业安家。跨岛发展建设,把岛内与岛外、城区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统筹功能定位、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15年来,厦门突出民生优先,把“就业、就学、医、食、住、行”这六件民生大事放置于推进跨岛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通盘考虑。如今,厦门已经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建立了覆盖全体市民、分层次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城乡水、电、气、公交、有线电视等8种产品实现同城同价;厦门六个行政区均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生活在厦门的百姓共享着跨岛发展的成果,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馨与幸福。

     

    国际大花园渐成雏形

     

        来到厦门海沧区,从山边到路边、从路边到水边、从水边到界边,一条条绿带蜿蜒延伸,一片片绿林拔地而起。繁密的乔木、灌木,成片的林海为居民带来丰富的“氧离子”。厦门海沧已然是城在林中。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绿化模范区、植树造林工作被省林业厅誉为“样板中的样板”“道路绿地园林绿化及环境卫生”考评全市“七连冠”……一个个荣誉,为海沧这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做了生动注解。

     

        去年海沧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福建省“十连冠”。数字动人,心情愉悦,海沧人更喜欢用“怡然自得”来形容。这份愉悦,是因为他们从生态里看到了生活更美好的一面:不光赚钱乐呵,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也很乐呵,从生态里赚钱更乐呵。

     

        厦门的美总是和“绿色”联系在一起,在推进跨岛发展的征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他们要把大厦门建成“国际大花园”。厦门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保的建设,推行步行化系统;在岛外新城的规划中,将公园绿地等作为配套设施一并建设。岛外海沧区、翔安区、集美区、同安区等四个区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

     

    吹响厦漳泉同城化号角

     

        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称的厦门、漳州、泉州,文化、习俗相近,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更是频繁,要素的密集度、发展的繁荣度、联系的紧密度堪称福建省之最。2011年12月,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纳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厦门市深化对台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根据《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厦漳泉大都市区目标范围包括三市全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1666万人。同时,大都市区域核心区概念也被提出,该区域面积7772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约1200万人,包括厦门全域,漳州、泉州两市中心城区,龙海市、漳浦县、长泰县、南靖县、华安县的部分区域,泉港区、惠安县、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的部分区域。至2020年,基本实现同城化。同城化共建共享机制将较为完善,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其中厦门无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将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龙头地位,左右两翼对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个位居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沿海具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区。

     

        目前厦漳泉同城化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稳步扎实推进。如今一个以厦门-漳州-泉州为中心城市的价值高地正快速形成。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曹元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