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

    在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年会上,专家认为——

    中国电影进入创作调整期

    作者:牛梦笛 陈童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05日 04版)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暨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今年的中国电影,在经历过去几年超速发展后,进入一个直道相对平缓的调整和积累的时期。”

     

    “创作调整期”酝酿优质电影

     

        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电影产业暴露出的种种增长瓶颈与转型不畅,令人深思。不过《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指出:中国电影的重心正在从市场向创作转移,进入了“创作调整期”,由靠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靠互联网接入带来的渠道优势,靠资本带来的利益驱动,更多地回归到依靠电影的质量、依靠更多更好的优质电影供给的轨道上来。

     

        今年3月,《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为电影产业发展夯实工业基础、培育人才梯队、拓展市场空间等保驾护航。

     

    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引领潮流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对2016年票房前90名国产影片的口碑评分排行中,占据前列的仍以现实题材电影为主,去年国产片票房第三名的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更是占据首位。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说:“发挥内容生产力要接地气,即电影要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像一些真实事件的改编,最近几年警匪等类型片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和当下生活密切的关联。”

     

    品质是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容对电影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电影内在品质一方面可以从制作过程着手,不断提升制作水准。由于新的拍摄手法和制作过程,影院也因此更新了观影设备。加之VR/AR等概念、设备的兴起,中国电影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晓云强调了媒介对电影的影响:“虽然与成熟的好莱坞工业体系还有距离,但中国电影整体的工业水准明显提升,叙事能力相对于工艺水平来说进步还不够快,90%的电影故事不符合常识。”

     

        因此,不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意识到了,电影品质是核心竞争力。电影制片人何弦认为:“市场现在冷下来,说明资本也在困惑,到底什么项目能赚钱、能持续赚钱。今年票房没有那么火爆,因为前几年资本方盲目投资制作的电影逐渐上映了。这对行业是好事,说明业内和观众对电影技术、内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了。”

     

        (作者:牛梦笛 陈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