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我们这样做】
雨后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花园式企业里绿浓花艳,伴随企业60年的法国梧桐绿荫如盖,从绿荫旁的厂房里走向世界的成套装备,正带着深深绿意。
瞄准矿业领域核心装备
“八年前,习总书记来视察我们企业的第一站就是这里。”7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全国劳动模范、十九大代表刘新安带着记者走进了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重型装备厂高大的厂房。“那时,我就是FAF260数控镗铣床机长。”刘新安边走边介绍,“别小看这个大家伙,价值几千万元,国内仅有几台。”
中信重工前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生产出了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1986年,刘新安进厂成了一名镗铣工,在中信重工的“新重机”工程实施之际,他被点将成为世界最先进、加工范围最大、精度最高的数控镗铣床机长。
刘新安介绍,就在习总书记视察后三个多月,由中信重工自主设计制造、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NO铁矿直径7.93米×13.6米的溢流型球磨机一次试车成功并交付工厂。SINO铁矿磨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大型磨机技术在短短几年内跨越全球矿业百年发展史,全面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垄断,使我国真正掌握了世界矿业高端技术,迈进到世界矿业高端市场。
以创新为新动能,中信重工在世界矿山装备制造行业特色凸显。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半移动式破碎站、高压辊磨机、球磨机、自磨机、半自磨机、立式搅拌磨、大型矿井提升装备等“九大”装备齐头并进,实现了对矿业领域核心装备的高端覆盖。中信重工的大型矿山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还实现了批量出口,用户遍及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30余个国家。
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中信重工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做优做强高端高效、节能环保重型装备产业和工程成套产业,致力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不断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新潮流。
去年11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流程工业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项目启动会在中信重工召开。参与研发的有12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内一批知名专家担任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项目负责人是公司余热发电领域首席技术专家彭岩。中信重工依托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跻身世界高端矿山装备服务商第一方阵,通过产、学、研、用、供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朝众“智”成城、绿色引领的方向发展。仅在纯低温余热发电领域,中信重工就承担5项国家科研课题,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公示发明专利20余项,并形成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中信重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装备完全国产化,推动了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新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刘新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两年来,培养了青年工人20人,已创新项目15项。如今,以刘新安等领衔的5个“大工匠工作室”,正带领着由工人组成的创客群,打破原有工艺流程,形成了以加工设备为中心的争优创新体系,把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个人绝技汇集起来,形成中信重工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独门利器”,让中国装备更具绿意。
(本报记者 崔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