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
今年45岁的宁允展,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他19岁从铁路技校毕业,开始从事车辆钳工工作。26年来,宁允展一心一意搞技术,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他是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并把高铁转向架研磨做到了极致,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高铁首席研磨师”。
“工匠就是要凭实力干活,凭手艺吃饭,想办法把活干好。”一句朴实的话语,却是“大国工匠”宁允展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将工作做到极致,将产品做成精品、艺术品,宁允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高铁列车转向架架构上的定位臂,是转向架的核心部位。接触面不足10平方厘米的定位臂,在高铁列车运行时速200多公里的情况下,要承受相当于二三十吨的冲击力,定位臂和轮对节点必须有75%以上的接触面间隙小于0.05毫米,否则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这道工序唯一可行的操作方法就是手工研磨。而经过机器粗加工后的定位臂,留给人工研磨的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
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技术难题,国内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操作技术经验。宁允展主动请缨。经过无数次反复研究试验,宁允展仅用一周的时间便掌握了外方熟练工人需花费数月才能掌握的技术,他研磨出的定位臂受到外方专家的高度肯定。
随着高速动车组进入大批量制造阶段,传统的研磨方法已经跟不上生产节奏。宁允展开始琢磨如何改进工艺,使定位臂研磨变得既好又快。反复试验研究了近半年后,宁允展发明了“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采用分层、交错、叠加式研磨手法,将定位臂接触面织成了一张纹路细密、摩擦力超强的“网”。这一研磨法不仅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也将接触面的贴合率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90%以上。
精益求精,是宁允展对技艺的不懈追求。如今,他研磨的定位臂,已经创造了连续十年无次品的纪录,从他和他的团队手中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1100余列高速动车组,在祖国大地安全飞驰17亿多公里。
爱钻研的宁允展还自费购买了车床、打磨机和电焊机,将家里30多平方米的小院,改造成了一个小“工厂”,这里成为他业余时间钻研新工装、发明新方法的第二厂房,多项工装发明从这里产生,并被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像我们这种干技术活的就得多练,基础功一定要扎实才行。”宁允展说。
从小得到老师傅们热心指导与帮助的宁允展,也一直在探索将自己的所学所获更有效地传授给年轻同事。“让他们少走点弯路,同时力所能及地给高铁事业培养一些人才。”获得诸多荣誉的宁允展从不摆架子,而是将自己的经验无私地传授。他的徒弟目前均是生产一线的骨干。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宁允展是徒弟们心中最敬佩的“宁师傅”。
(本报记者 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