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

    熔古铸今话金工

    作者:王晓昕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30日 09版)
    梅雀报春(银·局部) 李正云
    相濡以沫(紫铜) 解勇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长信宫灯
    传奇(银、乌木) 周尚仪、孙秋爽
    器(金、铁、骨) 汪红荣
    和与同异(黄铜、金 3D打印) 王晓昕
    和和美美(紫铜、珐琅) 钟连盛
    一朵云飘过来(铜、珐琅) 郭新

        【匠心游艺】

     

        金属,作为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珍贵馈赠,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考古学家将石器时代之后的文明时期命名为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将金属材料的应用作为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充分说明金属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转型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程度的延展性,易于熔炼、锤打和加工成型,先民从掌握金属冶炼技术起,就不断运用金属材料制作各式各样的物品。坚固、耐用、华美的金属艺术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都备受青睐。时至今日,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在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金属艺术在不断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率先掌握了铜冶炼技术之后,勤劳智慧的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了魅力永恒、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纵观历史,金属艺术不仅仅是各种具体材质和装饰元素的集中表现,更是文化艺术与科技进步的直接产物,是民族精神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的历史。早在《左氏春秋》中便有文字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的进步。汉代巧匠所制的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今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的交流。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的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了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这些因素使得金属艺术一度成为少数贵族阶层专享的艺术。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艺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的金、银、铜、铁、锡等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的铸、锻、刻、镂、焊、嵌等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前沿技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未来。有人将传统金属艺术的当代发展与当代金属艺术的传承创新看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两个平行的过程,事实上这二者犹如并蒂之莲,同根而生,共同汲取社会与艺术发展的养分,并肩开出灿烂的花朵。我国传统金属艺术的继承与发扬离不开创新的动力,当代金属艺术的创新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金属艺术在文化传承上也要进一步加强当代审美理念、3D打印等前沿技术对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在对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等原有思路的基础上,主动出击,求新求变,充分汲取新技术与当代艺术养分,为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注入动力,为当代金属艺术发展夯实文化基础,将金属艺术打造成为一张兼具代表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重要文化名片,为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贡献。

     

        (作者:王晓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