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编者按】
7月初,一部名为《军舰岛的真相》的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上连续播放了一周,片中揭露了二战期间日本强征劳工在军舰岛上进行奴隶劳动的真相。7月26日,一部名为《军舰岛》的韩国电影上映,日本强征劳工的罪恶历史再一次摆到了世人面前。
连日来,电影《军舰岛》成为韩国社会的焦点。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强征朝鲜半岛劳工,到日本军舰岛上进行奴隶劳动的历史为题材,讲述了劳工们逃生的故事。该片成为韩国社会的一个现象级事件。7月26日影片上映前,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数据显示,韩国全国有2168块电影屏幕安排上映《军舰岛》,约占韩国院线全部屏幕数的86%,在韩国电影史上还没有哪部电影在放映前就确保过2000块以上的屏幕。同时,该片的预购票数也创下韩国电影史最高纪录。
27日,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影片放映首日观影人次超过97万,远远超过此前87.3万人次的历史纪录,成为韩国电影史上首日观影人次第一的电影。
导演柳承莞对媒体说,直至拍摄时都没曾想过这部电影居然有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这部以历史上某个具有戏剧性的瞬间制作出来的影片,不是为了在暑期档做生意而上映的作品。军舰岛的历史需要我们每个人铭记。
带血的“世界文化遗产”
军舰岛原名端岛,因形状酷似军舰又称军舰岛,是日本长崎外海的一座离岛。由于蕴藏着大量优质煤矿资源,1890年起即被日本三菱公司购入,经过几次大规模改造工程,成为日本著名的煤炭产地。20世纪60年代,随着石油代替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各地关闭煤矿。1974年,军舰岛也被正式关闭。
对于日本来说,这座岛屿在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明治时期的日本工业革命遗产”,因此,日本在2015年已将“军舰岛”以及其他22处明治时期的建筑物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理由就是“非西方国家第一次成功引进西方工业化的示例”。
然而,这里每一块煤都沾着被强征的东亚人民的血。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就开始了强征朝鲜半岛劳工的罪恶历史。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征集了大量的中国劳工。二战期间,朝鲜半岛和中国劳工被大规模强征至此,受尽非人折磨,大量虐待致死。据幸存者回忆称,劳工们每天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却要在地下1000米的煤矿里工作至少20个小时,一旦生病就意味着死亡,超过20%的劳工死亡率,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狱岛”。
日本方面反应强烈
然而,这样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竟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极大反响。日本媒体试图为这一段黑历史“洗白”,否认日本在二战期间曾在该岛上“强征劳工”。日本《产经新闻》甚至认为,《军舰岛》是一部捏造的电影,与事实严重不符,还称“这部政治色彩浓厚的影片会成为日韩民众感情恶化的火种。如果日本对韩国的反日情绪妥协,其他日本史迹也可能受到影响”。日本时事通信社的报道也称,这部动作电影“纯属虚构”,将影响日韩关系。《朝日新闻》报道,韩方预计将在113个国家与地区上映《军舰岛》,考虑到其影响力,该电影“不仅对日韩关系,更会对日本的国际形象造成影响”。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在官邸记者会上专门就电影《军舰岛》公开回应称,《军舰岛》不是反映历史事实的纪录片,包括(日本在战争中的)强征劳工在内,日韩之间的财产请求权问题已经得到完全、最终的解决。
日本方面如此反应,令人齿冷。要知道,在描写纳粹黑暗历史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德国首映时,当时的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是亲自出席了的。同样的情景在日本,竟是这番闹剧。
尽管二战末期日本曾试图抹掉这段历史,但真相还是被一次次揭开。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二战期间日本强征韩国和中国劳工的行为违反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强迫劳动公约》,在恶劣条件中工作的韩国和中国劳工死亡率达17.5%,一些地方甚至高达28.6%。在日本外务省战后公布的资料中也显示,近4万名中国劳工在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其中3765人在三菱矿业及其下属各单位强制劳动,有722人死亡。日本强征劳工进行奴隶劳动的历史不容否认,这不仅是历史的真相,更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早已达成的共识。
扭曲的日本二战史观
2015年,军舰岛申遗时,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要求日本“讲述整体的历史”,也就是向世人说明军舰岛上这段强征劳工、进行奴隶劳动的历史。在申请过程中,日方也承认了强征大量劳工在恶劣环境中劳作的事实,并承诺将在遗址上对这段历史进行介绍。
但如今,在军舰岛上,这段历史却全无踪影,承诺应在岛上展示的真相再一次被抹去了。而面对表现这段历史的电影,日本方面又极其敏感,甚至把它说成“日韩民众感情恶化的火种”。
日本一次又一次地“失忆”、一次又一次地妄图“洗白”自己,始终无法直面历史、承认自己的罪行,扭曲的不仅是历史观念,更是整个国家。否则,日本上下何以对一部电影如此紧张?
日本一些人或许始终想不通为何周边国家要强调不忘历史,其实看看深刻反省了二战罪责的德国就能明白,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的话就是最好的告诫——
没有记忆就没有和解。我们对历史的回顾越真诚,我们身上的枷锁就越少,就越能为历史后果担负起我们的责任。
(作者:李曾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