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9日 星期六

    弘扬优秀家训文化

    作者:马建欣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9日 11版)

        中华民族素来以“有家教”而著称于世,不仅有数千年传承不弃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成为一种传统家训文化。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看,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教化和民间治理的基本范式,通过对家庭教育的理论阐释和训育实践,在将特定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植入内化为普通个体道德品性的同时,使人在现实生活中具备一贯而稳定的言行倾向和内心定力。这种对中国人成长成才具有永续熏陶作用的大众教育方式,经过学而习之的家庭教育反复实践,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理想一脉相承,为中国人治家教子的不坠家风,历史地延续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不可别离的精神家园。

     

        家训传统及其文化精神,源于实现个体梦、家庭梦、民族梦的社会需求。传统家训,一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之词,另一方面则是施行于一家一族之内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国人选择家训文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满足个人成长、家族兴旺、民族兴盛等大众需求的文化特质。正因如此,我国的传统家训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逐步成熟完善,最终形而上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范本。众多古代家长为了训育后生而订立的家训,往往成为集中反映中国人固有的崇德遵礼、孝亲友爱、国富民强等伦理道德思想和塑造子弟德行人格的教育追求,并通过家训文本和家教训诫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家庭家族之内,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传承方式。

     

        家训文化繁盛不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纵观华夏文明的演进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构造,决定了萌芽于三皇五帝而生发于西周时期的家训及其训育活动,原本就植根于教成于家而行成于国的育人理念。从文化传承的实践角度看,虽然传统家训的制作者既有帝王将相和社会贤达之分,也有名士乡绅和平民百姓之别,但不论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差别如何,中国古代先民们重视家庭教育和子弟培养,希望家好国好民族好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这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国人心骨,正是人们不懈的实践和探索,不仅创造出了无比灿烂的家训文化,也使家训成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家训对人的启蒙训育作用无与伦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所有的传统家训及其训教活动都极其重视对子弟的早期教育,致力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这样说,家训早期教育包括时兴的胎教活动在每个生命个体进入学校或正式教育之前,均是作为接受启蒙教育的奠基性训育活动,早早地烙印到了孩童对外部世界的前期认知和理解当中,成为一个人特别是婴幼儿教化乃至帮助其实现未来社会化目标的起步环节。

     

        家训家风熏陶的文化效力,潜行于家长施教活动的生活化和常态化。按照传统,家庭或家族之内除了专门的家训活动采取特定的家教仪式集中教导子弟外,家长或族内长辈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往往表现为随时随地都可施与的日常教导。这种同为生活实践的家庭教育同人的成长成才如影随形,它无时无刻不在真切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加之家训施教方法不拘一格,取譬设喻、言真意切,很少空泛地讲大道理,更多的是融入进退洒扫和生活劳作当中,成为一家一族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历久不衰而积淀成为可以被感知和传承的育人家风。

     

        中国人自古崇德修身,造就了注重言传身教的家训理念。古往今来,凡是有家教的家庭,往往都重言传身教,注意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家训既教知识、又育品德,以帮助幼小子弟健康成长。《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德教箴言,体现在传统家训活动中,转化为家长们以身作则的施教方法。事实上,家教门风对一个人的熏陶和影响作用之所以持久而显效,原因在于榜样就在身边,子弟们只需“听其言而观其行”,其范导教化子弟和族人的家训家教自然见效,中国人正是在看似平淡的日常范导中,无意间塑造出了孩子的道德人格。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现代社会更加需要优秀家训。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在教育技术和德育手段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家庭建设及其人格塑造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新文化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以家训家风传承为代表的家庭教育,忘记了以城镇化加速发展为标志的现代中国小家庭社会更加需要优秀家训。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生活样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能使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随着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升温,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子女教育的优良传统,转化为亿万家庭提振家教家风的自觉行动,重视和维护家教门风、创新和践行现代家训的活动蔚然成风。让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传承好利用好优秀家训家风文化,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真正让好家训好家风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载体。

     

        (作者:马建欣,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