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7日 星期四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如何改

    作者:庞丽娟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7日 14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教改透视】

     

        编者按: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加多元和更高的需求。与此同时,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脱贫攻坚等等,都需要数以亿计的各类劳动者在理念、思维、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接受多种形态的教育培训。因此,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要构成的国民教育体系,迫切需要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教育管办评分离,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对政府而言,要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切实落实简政放权,引导和强化市场机制对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教育系统优化和运行效率提升,进而提供更加优质、均衡、多元的教育资源与服务,满足社会多样化选择需求。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由于教育事业具有需求拉动的特点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为了确保教育资源和服务配置更加合理有效,作为供给主导者的政府,一方面需要考虑经济新常态下财力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考虑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就当前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按照中央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这是前提;完善法制化的教育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的教育治理水平,这是关键。

     

        因此,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教育责任边界,发挥市场主体对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落实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放、管、服,强化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标准制定、依法监督、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丰富教育服务形态

     

        经济社会发展和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既迫切需要国民素质的总体提升,又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人才、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形态丰富的教育与培训作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当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地推动形成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大教育观”。认识上要超越以正规学校教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国民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个体的成长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阶段,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体系中进行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利用教育互联网技术等丰富教育形态,实施教育资源和服务的差异化、共享式、开放性供给。

     

    强化教育投入体制改革

     

        应在强化公共财政是基本公共教育投入主体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教育投入主体和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立体化。

     

        教育投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能是国进民退,也不能是民进国退,而应形成一种更开放、广泛意义的“公私合力”机制。在公共财政的教育投入方面,要根据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需要,强化有限教育经费的精准投放,着力支持解决教育领域发展短板问题。尤其要从提升国家教育软实力的高度,注重对师资等人力资源的软性投资,强化对教师队伍建设资源和服务的提供。在激活社会投入方面,完善社会办学和投入体制,尽快形成有效的社会捐赠办法和教育融资体系,激活民间资本助力教育供给的丰富形态。

     

    调整学段供给结构

     

        由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盘考量国计民生需要,就应该加强优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供给、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的高端教育供给。

     

        因此,在民生方面,在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长效保障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对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国家投入机制。分区域、分步骤逐步实行有效的资助型学前教育免费制度,强化对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精准化奖补,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教育的公平程度。在国计方面,应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部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服务于中国制造的需求。职业教育要围绕教育精准脱贫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所需的技能型劳动者进行改革;高等教育要瞄准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目标,进行分类、分层的改革。 

     

        (作者:庞丽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