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改革创新,是古今中外建设强大军队的历史铁律。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斗史,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无论在多么强大的敌人面前,无论在多么艰险的考验面前,总能以高超的智慧闯出新路,赢得新胜利。
强国必强军,强军要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缩小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努力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是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必由之路。
一部生动的改革创新史
改革创新,是我军与生俱来的品质。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到抗战时期实行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百万大裁军,我军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创新的步伐。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改革创新史。
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世情、国情、军情迫切要求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如果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习主席的科学论断为改革强军指明了方向。
一声号令风雷动。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这轮改革的“开场大戏”。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调整组建15个军委机关职能部门,划设5大战区,完成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机关整编工作,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组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初步形成。
2016年12月2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对“脖子以下”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优化军兵种比例,18个陆军集团军调整重组为13个,空军保持原有体量,海军和火箭军略有增加;大幅精简非战斗机构人员,充实作战部队,在总员额减少30万的同时,作战部队员额不降反增;深化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改革……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推动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以主动变革闯出胜利之路
人民军队总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以主动变革闯出胜利之路。
回顾历史,我军改革往往不是水到渠成般的从容不迫,而是在外有威胁、内有压力下的绝地爆发。“三湾改编”是在城市暴动的屡屡失败中从不足千人的队伍起步的,精兵简政是在日寇“三光”政策、铁壁合围的重重围困中展开的。今天我军的改革,是在一些霸权国家对我实行战略围堵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在日本右翼势力撼动和平宪法进而图谋颠覆战后国际秩序的蠢蠢欲动中起航的。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世界军事变革滚滚潮流中的一部分。当下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特别是领导和指挥体系的重塑,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军军事力量结构前所未有的系统再造。
观察今天的演训场,在各战区参与组织的联合立体登陆演习中,海空军力量运用明显加重,新型作战力量渐成主角,传统陆军不再是“老大”。
我军从战争年代的游击战运动战、从以陆军为主的单一军种、从立足本土作战的传统中走来,带有鲜明的中国印记。改革大陆军体制,充分体现了我军主动变革的决心。
按照“任务为依据、能力为中心、网络为基础、信息为支撑”的总体规划,我军将分阶段构建信息化全域机动型陆军。这样的变革既立足于陆军正处于机械化未完成、信息化刚起步的自身实际,又凸显了与其他国家陆军转型的鲜明区别。
无疑,在这一轮主动改革中,我军大胆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体制,虽然学习借鉴了美军、俄军的做法,但更体现了我军特有的智慧。
立足自主创新谋发展
对于一支军队的发展,自主创新是最可依靠的支撑点。
回顾人民军队的历史,可以发现,创新总是在战争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创造独特的战略战术,有力地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在抗美援朝中,发明用“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坦克、大炮的新战法,改写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如今,面对汹涌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习主席告诫全军,世界新军事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面对改革强军的召唤,三军将士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立足自主创新谋发展——
南部战区不断强化党委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创新“容错”机制,鼓励机关干部结合岗位实践大胆创新;海军东海舰队党委专门成立战法研究室,着眼历次实兵演习经验,建立新装备战法训法重点难点问题档案,瞄准短板逐一攻关。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之路上奋发图强: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5舰载机实现了我军固定翼飞机从岸基到舰基零的突破;多型无人机,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作战效能的倍增器。导弹个头越来越小,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毁伤威力越来越强。通过改进升级综合集成建设、全面引入三军通用数据链等,陆军全力打造与武器平台深度融合的新一代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创新技术,战略支援部队搭建起具有模拟操作、指挥控制、综合保障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训练平台。
成立军事训练监察专职机构,建立军事训练监察制度,开展军事训练监察工作。这是我军着眼提升部队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又一创新举措,它覆盖军事训练各系统、各层面,贯穿全过程,有力推动聚焦实战、改进训风在军事训练领域形成压倒性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过90年光辉历程的人民军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革故鼎新,开新图强,必将走向更加胜利的辉煌。
(本报记者 陈劲松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