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

    为人类寻找美好而可持续的未来

    ——来自全球植物学者的共同心声

    作者:本报记者 严圣禾 袁于飞 王远方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5日 04版)

        【国际植物学大会现场报道】

     

        “当今生物灭绝速率比距今66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以来所有的灭绝速率大1000倍,估计1200万种现存真核生物中的一半可能在21世纪末消失。全球变暖、外来植物入侵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我们必须保护植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7月24日,以“关注植物 关注未来”为主题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开幕,草木葱茏的鹏城代表中国迎来了来自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的6953名植物学者。

     

        在此次植物科学领域水平最高的国际会议上,包括3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8位外籍院士在内的全球顶尖植物学者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植物科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呼吁各国一起努力,关注植物多样性保护,为全人类寻找一个美好而可持续的未来。

     

    “拯救植物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一万年前人类发展农业,很多植物是食物的主要来源。此后全球人口数量经历了从100万到现在74亿的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压力。”24日,皓首苍颜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名誉主席彼得·雷文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从地质历史、人口演变、气候变化等角度阐述了全球保护植物多样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雷文出生于中国上海,致力于植物分类学、生物地理学、植物进化与保护研究50年,是《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编委会主席之一,同时也参与了世界各地共上百册植物分类学领域出版物的编辑工作。他说:“世界就像是一座花园,我们每个人都是园丁,人类的生存依赖植物,拯救植物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雷文认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具有保护野生植物的传统,特别是中国自古就拥有爱护自然的文化。但现在还需要把这种爱护上升到保护植物物种、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高度,因为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全球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市,城市的发展让我们远离了植物,空气质量变差、交通拥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现在是时候把植物引回到城市了。”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主席、国际孢粉学著名专家斯蒂夫·布莱克摩尔教授也表示,人们需要通过植物的力量来改变生活,设计师、规划师、地产商等应该共同合作,重新建立起人与植物的关系。

     

    中国的努力和成绩举世瞩目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植物研究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国际植物学大会有117年的历史,今年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为什么会选择中国?记者在大会现场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展中找到了答案。

     

        “从‘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到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育种,再到屠呦呦凭青蒿素的发明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植物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不仅是生存和科学意义上的,也是文化意义上的。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了对野生植物及其环境的保护。”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葛颂介绍,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8%,其中国家级保护区446个,广东鼎湖山等33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就地保护了65%以上的物种,同时建设近200个植物园和树木园。

     

        “中国政府确实非常重视植物多样性保护,并且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主任文香英告诉记者,她对中国的植物园在保护植物多样性方面起到的作用印象深刻,“中国的三万多种植物有40%~60%在中国195个植物园得到了迁地保护,比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对28种濒危植物进行了物种回归工作。”

     

        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2016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获得了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举办权,这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肯定,更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

     

    开启生态保育跨国合作新时代

     

        记者发现,这些天在大会举办地深圳的中轴线核心地段上,一段新颖的立体连廊花坛——“时间廊”建立起来。通过极富节奏和韵律的植物艺术画、插画艺术和中国传统园林的框景艺术,它巧妙地呈现了国际植物学大会的百年历程,也让公众得以更深刻地感受植物生态之美。

     

        “很高兴参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植物学大会,浓厚的‘中国特色’给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作为本届植物学大会的亮点之一,《植物科学深圳宣言》将在本次大会上发布。”雷文告诉记者,这份宣言将指导未来全球植物科学的发展方向,让全球植物学者在以下方面取得共识和成果:比如结合世界的变化发展植物科学,强化各国政府对植物科学的支持,开展跨国家和区域的生态保育合作,建立和应用大数据平台等。

     

        雷文表示,他还期待此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植物学大会能够提高各国民众关注植物、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希望更多的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都设立植物培育园和植物观察角”。

     

        (本报记者 严圣禾 袁于飞 王远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