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传真】
6月22日至2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国内外多家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建高端智库集群,促新旧动能转换”主题展开研讨。
智库创新的未来趋势
智库集群启迪智库创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不同于产业集群、城市集群等实体状态集群,智库集群是一个国家思想能力、谋划能力的集成体现,也是构建智库生态体系的题中之义,因此,本次年会主题“智库集群”就是智库创新的未来趋势之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指出,媒体是智库咨政启民的好帮手,如何善用媒体,尤其是洞悉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智库创新的必修课。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认为,信息是智库研究的基础,因此,如何推动政策信息的有效沟通是智库创新的关键环节。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潘子竹指出,历史证明,成功的智库必然有明确的核心价值,因此,智库创新不应偏离自身所秉持的目标与愿景,要注重品牌打造,引领社会形成理性思辨的大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亚琴强调,智库创新发展需要智库与政府形成“内与外”的合力,政府应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为智库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旭峰指出,智库创新离不开智库评价,应充分开掘社交媒体大数据,提高智库评价的客观性。
智库为经济转型开拓路径
不能用老办法管新经济,不能用老思维发展新动能。智库应当如何为经济转型开辟路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强调,新旧动能的转换必然产生新的利益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智库既要做新技术、新模式、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推动者,又应当在新旧利益攸关方之间保持独立的角色,力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指出,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克服体制机制的内生约束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外生约束,是中国智库面临的核心问题。
智库为全球治理献策
智库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愈加积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挖掘国际事务中的智库潜力?与会学者建议:巩固旧友谊、寻找新伙伴,勇于在存在分歧的国际事务领域为各方创造对话的机会。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总工办智库主管周礼提出,相对于研究者的角色,通过沟通与交流更好地推动研究成果落地,是智库应该强化的职责担当。
围绕中国智库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智库的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智库专家,壮大人才队伍,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加强与国外智库机构的交流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西班牙研究中心主任张敏认为,中国智库应有意识地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输送人才,以智库为枢纽,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创新人才战略中的智库角色
智库是人才之库,在人才战略创新方面,智库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国务院参事室交流合作司司长孙维佳指出,中国智库未来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应着力提升智库人才的战略信息获取能力、战略思维能力以及跨文化传播交流能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崔大伟指出,智库参与全球治理离不开国际人才的引进,中国智库不仅要重视海归的引进,更应该善于用他国人才研究他国问题。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认为,好的智库人才既要了解政府所需,也要了解社会所需、市场所需、企业所需,同时还要具备学术敏感度,这种对于综合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为人才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灵活的体制机制是激发人才潜力的保障,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杨沐建议,智库应积极探索开放式的用工制度,通过长期合同、短期合同、访问学者等方式促进智库人才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努力扩宽研究成果的转化渠道,营造宽松友好的研究环境,为智库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路径。
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开放新格局
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开放新格局下,中国智库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复杂,因此,中国智库应具备全球视野,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战略等重大机遇,在服务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自身建设。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勇指出,青岛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应集众智、汇众力,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中国海洋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指出,旧有的发展模式对世界的和平局势构成了威胁,也为全球治理带来了挑战,因此,在新的开放格局中,“和平”应成为智库开展创新研究的一个主题。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夏添恩认为,智库应以开放思维应对开放新格局,要避免小群体思维和惯性思维,注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研究的综合性、可行性。
(本报记者 姬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