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从话剧到戏曲

    ——浅谈隆学义对曹禺三部话剧的移植

    作者:周津菁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9日 16版)

        隆学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这位出色的剧作家,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作品横跨川剧、京剧、话剧、黄梅戏、汉剧等剧种,代表作有川剧《金子》《鸣凤》、京剧《江竹筠》、话剧《河街茶馆》、黄梅戏《雷雨》、汉剧《金莲》等。尤其是他据曹禺话剧移植的川剧《金子》《白露为霜》和黄梅戏《雷雨》,成就尤为显著。

     

        在话剧《原野》中,曹禺先生讲述了一个“农民复仇的故事”,仇虎是这出复仇悲剧的男主人公,他的野性、生命力投射在粗犷的个性中。剧中的金子,则是一个深受压迫、充满欲望、性格丰富甚至诡谲,同时也具有草莽野性的女人。主要戏剧冲突在仇虎与焦阎王寡妻焦母之间展开,金子则是纠合众多戏剧矛盾的人物。作为一个“闭锁型”的话剧作品,仇虎与焦母、金子和焦母、金子与仇虎、仇虎与大星之间矛盾集中爆发开来,使这个戏一气呵成。

     

        1997年,隆学义先生将《原野》移植为川剧,由重庆市川剧院演出。川剧《金子》着重表现金子阻止仇虎的复仇行动,即欲以宽容去化解仇恨。从话剧《原野》的“复仇”主题,到川剧《金子》的“宽容”主题,在从话剧到戏曲的艺术形式变化过程中,剧本的主题立意、内涵内容发生了与之相应和也非常熨帖的改变。这部戏的成功,一方面是隆学义先生对戏曲结构把握的艺术功力,川味的醇厚、川人的智慧功不可没,同时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塑造能力也至关重要。这部戏得到广泛认可和多种荣誉,主演沈铁梅也由此获得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并为她以后成功演出川剧《李亚仙》获得梅花大奖奠定了基础。

     

        2005年,隆学义受安徽黄梅戏剧院的邀请,将话剧《雷雨》移植为同名黄梅戏。黄梅戏多以女性角色为主角,《雷雨》则把男性角色周萍作为主人公,将戏剧矛盾围绕着周萍展开,繁漪、四凤、周朴园、鲁妈、周冲的出现,无不激发和表现周萍的人格与灵魂。话剧呈块状铺陈的戏剧框架被巧妙地构置为串联的“点”,将话剧写家族、写繁漪的视角,转向周萍这个人物。表面看起来似乎淡化了话剧中要强化的反封建的目的,实则剧作家将对社会制度的批判,隐藏在对周萍这个悲剧人物的解剖中。如果说曹禺先生洞察的是整个封建家族,隆学义则以悲悯的目光聚焦于封建家族中独特的个人,对这一人物进行更深入的人性挖掘。在川剧《金子》和黄梅戏《雷雨》中,隆学义借用“一人一事”的戏曲结构方式,具有现代意味——因为这两部戏都是在看似单纯的一个又一个“点”上,展示激烈而深入的人性矛盾。黄梅戏《雷雨》在话剧的创作基础上,加深和丰富了对周萍内心世界的刻画。蒋建国因出演此角,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对话剧《日出》的移植,比前两部难度都大。话剧《日出》展示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画卷,涉及的人物众多。从某种程度上讲,话剧《雷雨》是写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悲剧,话剧《日出》则是写一群人,写社会群体的悲剧式“狂欢”。面对话剧《日出》“形散神不散”的戏剧结构,隆学义采用传统文学中的诗画意象,来提纯曹禺原作错综的社会场景和人物脉络,一首小诗贯穿全剧:“芦苇花飞白,白露结清霜。清霜如女郎,女郎绿水旁。日出清霜化,清心泥土藏。”这种诗画意味将烦琐的人、事抽象溶解在“风花雪月”的意象中,蕴意深刻。

     

        在话剧《日出》中,典型的外部斗争是时起时落而迅速弥合的。例如李石清与潘月亭之间的斗狠,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他们的矛盾并没有被激化成全剧的高潮,给观众的是一种对社会世态的认知。话剧《日出》的情节,并不像在话剧《原野》或《雷雨》中那般互为因果,话剧《日出》中的陈白露也不像《家》中的鸣凤那样有“故事”。表面看陈白露的死是突然的,没有征兆和缺乏戏剧铺垫的,但通观全剧,陈白露的死是必须的,因为在这样一个“人来送往”“没有明天”的虚伪世界中,陈白露没有希望。如此安排,是曹禺《日出》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戏曲作家所遇到的难题所在。川剧《白露为霜》的高潮在于陈白露的死,作为一个线性结构的故事,需要呈现出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逻辑关系。因而在川剧《白露为霜》中,情节设置为“沉浮在浊世中的陈白露,目睹少女东西的悲惨遭遇,救助不得;面对方达生苦苦劝告,却不能于宝贵享乐中自拔。最终她用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单纯的故事是符合戏曲的表达需要的,但在对社会世态的开掘上,却未能达到曹禺话剧的深度,有些遗憾。

     

        但隆先生对曹禺先生三部话剧名作的移植,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一是戏曲舞台上移植剧目对戏剧创作规律的遵循、对不同剧种艺术规律的重视是极为重要的;二是移植改编之作的独创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三是不同艺术体裁之间的差异是需要格外重视和警醒的。

     

        (作者:周津菁,单位: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