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8日 星期二

    援之以手与援之以道

    作者:王成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8日 13版)

        【问学】

     

        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优劣高低,既要看其是否有仁爱之心,更要观其助人济世之行。同样的仁爱之心,因其助人济世方式差异常常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援之以手”和“援之以道”两种济世方式,蕴涵着如何处理大与小、远与近、众与独、当下与未来的关系问题,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智慧和人生智慧。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是援助人生成长的事业。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孟子有关“援之以手”和“援之以道”的论述仍具有启发意义。

     

        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面对充满稚气渴望成长的学生,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要援之以手,大手拉小手,手把手地去教,实打实地去讲,不能坐而论道。当学生面对高深莫测的知识手足无措时,当学生面临痛苦困难时,当学生出现矛盾纠结时,当学生误入歧途时,教师必须挺身而出,出手相助,及时点化,及时教诲。

     

        教育是引导学生通往未来的桥梁,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仅仅援之以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援之以道。道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难有易,援之以道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循序渐进过程。《礼记·学记》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喻”之师,能够在学生已有“基础”及其“潜力”和体现知识技能本质的“道”之间找到连接点、切入点和契合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教育是援助,更是培养。教育在于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无论是援手还是援道,都必须奠基于心,固之于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要学会“行不言之教”,以行感人,以情感人,这是援之以道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施教必须谨言慎行,处处为学生作出表率,否则一言不慎一行不检都有可能将学生带入邪路,甚至将学生引入深渊。

     

        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援之以手还是援之以道都需要相互结合。援之以手时,要心有道引;援之以道时,要现身说法。援助有远近之分,远者需要用道,但也需要身体力行,身手并用;近者需要用手,但也要遵道,不可胡乱援助,否则会适得其反。手有大小,道有高低,大手就是道,小道便是手。以何援助,要看情势和条件,宜手则手,宜道则道。

     

        教是为了奠基,救是为了除祸,教育的精髓是激发和助推学生健康成长。“援”字背后意味着要尊重和支持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虽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地位和资源优势,但不可越俎代庖,要甘当人梯、桥梁和脚手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充满智慧、优势和神秘,但教师并不是万能的。聪明的教师善于借势和借力,借助有利时机,顺水推舟,运用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解决自己和学生发展之难,应对各种复杂情形。

     

        得道才能多助,无道切莫助人。无论是援生以手,还是援生以道,自然需要教师具有仁爱之心、慈悲之怀,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快乐幸福。教师学道传道若没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胸襟,就无法得“道”,更谈不上“善喻”了。

     

        (作者:王成,系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