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20周年座谈会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的话让在场的电影人深受震动:“对于电影,我是一定不会离开的,做了电影人就永远离不开。总想着还可以再做什么事,下一部怎么拍得更好……我的心里都是‘电影’两个字。”
她是秦怡,今年已经95岁,但依然精神矍铄,俊朗明丽。从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到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每一年她都以不同的身份登场。说起秦怡这个名字,可能今天的年轻人并不一定能说出个所以然。可如果时光倒退30年,但凡能自称为“影迷”的观众,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她主演过的那些经典作品。对那个年代的人而言,她就是当之无愧的女神,是家喻户晓的偶像。
对中国电影史有所了解的人们应该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都是中国电影的重心所在。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秦怡和上海电影行业始终同甘共苦着,共同成长,她也成了上海电影黄金年代的一种象征。
1938年,在抗战的烽火中,秦怡开始了自己漫长的电影生涯。抗战时期,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等一道被誉为上海电影界的“四大名旦”。
新中国成立后,秦怡更是成为最受瞩目的电影明星,她先后主演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影片,获得了相当多的荣誉。其中,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影片《女篮五号》堪称秦怡银幕生涯的代表作。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影片,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秦怡饰演了该片的女主角林洁。也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她开始形成自己特有的优雅的表演风格,给广大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以后,她相继出演了《青春之歌》《摩雅傣》《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雷雨》等经典影片。
秦怡是一位表演技艺高超的表演艺术家。她在表演中,善于揣摩把握人物的复杂心理,对于每一个角色,都会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无论是《女篮五号》里敢爱敢恨的女篮队员,还是《摩雅傣》里的第一代傣族女医生,或是《青春之歌》里单纯善良的林红,都被她表现得别有韵味。
进入20世纪80年代,秦怡又转战荧屏,出演了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作品,如根据夏衍作品改编的《上海屋檐下》——秦怡凭借该剧荣获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甚至前些年热播的医疗题材剧《心术》里也有这位老太太的身影。都说影视明星的艺术生涯是短暂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秦怡的一生都星光熠熠。因此,她2014年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可谓众望所归。
岁月如梭,今天的秦怡早已从当年的那个“银幕女神”变成一位耄耋老人。然而,她的传奇人生却仍在继续。尽管年届九旬,可秦怡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2013年,参演微电影《幸福家味道》;2015年担任电影《铁道游击队》艺术顾问:2016年,助阵电影《订制爱情》……好友和同行对她的评价是“几乎从没退休过”。
即便是这样,当人们听说90多岁的秦怡为拍摄电影《青海湖畔》而上了青藏高原时,还是都很吃惊。要知道,青藏高原条件相对艰苦,即便是年轻演员在那里完成高强度的拍摄都很吃力。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对于电影艺术的无限热爱作为支撑,任何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实投拍这部主旋律影片对秦怡而言并不容易。从创作剧本到筹资开拍,年事已高的秦怡付出了太多。尽管她清楚地知道,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中,这类题材的作品并不是那么受重视。然而,为了自己内心的艺术追求,她依然坚持要拍这部心中向往已久的《青海湖畔》。这是一部关于年轻人为国家进步无私奉献的故事,整部作品充满着热情洋溢的理想主义精神。尤为让人感动的是,已经93岁的秦怡去饰演60岁的女科学家,丝毫不显得“违和”。有幸观看了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感慨:迟暮之年的秦怡可谓是风采不减当年。在片中,秦怡的精气神十足,无论台词还是动作都仍旧有模有样。比起今天一些年轻演员动辄“替身上阵”,作为前辈的秦怡可以说是给他们扎扎实实地上了一堂表演课。
尽管年纪轻轻就已是著名演员,秦怡的一生中却经历了相当多的坎坷。四场大病、七次手术、婚姻的不幸、家人的过早离去……苦难与不幸从来都没能让秦怡变得消沉,相反她却更加从容淡定、光彩动人。“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橘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鉴于此,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曾在一篇名为《秦娘美》的随笔里这样写道,“秦怡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永远表现为从容不迫。”
在积极面对生活的同时,秦怡多年来坚持为中国电影站台、为上海电影站台,对于公益活动,只要社会有需求,她几乎从不拒绝。在她看来,无论年纪长幼,“只要还有理想就还有追求;只要还有追求,你就会永远年轻。”秦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理由相信,这位银幕女神还会唱响更美妙的人生弦歌。
(作者: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