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签约揭牌仪式,正式共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当下,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舆论格局瞬息万变。面对新的形势,部校共建学院将如何发挥各方优势、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就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
“理论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是新时期做好思想理论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王燕文介绍,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师大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既能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闻传播学的指导,又能通过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渠道,新闻与传播学院肩负着为党的新闻舆论战线输送新闻人才的使命,都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最前沿。与南师大共建两个学院是推动理论舆论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将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传播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导辨析,培养输出更多懂马、信马、爱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和新闻人才。“所谓融合,不是各行其是、简单相加,而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全面的相融,是思想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同向同行。”
在过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往往拘泥于传统的“象牙塔”路线,教学偏重于理论讲授,实践部分则常常付之阙如,而部校共建正是针对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应运而生的。“部校共建共享创新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常规模式,开启了高校与社会、学术与实务之间的‘旋转门’。”谈及共建优势,王燕文告诉记者,南师大文脉雄厚,学科基础扎实,基于南师大自身禀赋的战略考量,部校共建为集中、集聚、集约各方资源提供了平台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合作效益,使原来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在共建大框架里能够做成做好,使跟不上、不适应、不到位的环节在共建大平台上改进完善,开创了理论与实践、教育与一线的新路径。
“本次部校共建将借势探索两论融合发展的规律,把两种力量统筹起来,唱响理论舆论的‘协奏曲’,同时,充分发挥部校共建的乘数效应,让共建既有‘政治定力’,又有‘发展动力’,更具‘创新活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部校共建‘金字招牌’。”王燕文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