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今后我们更有责任保护好这片净土

    ——申遗成功为进一步保护可可西里提供新契机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3日 05版)
    可可西里玉珠峰 光明图片
    在可可西里地区活动的藏羚羊。光明图片
    在可可西里地区活动的藏野驴。 光明图片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对我们来说,是特别荣耀的事情。同时,我们的责任也更重了。”才仁桑周是土生土长的可可西里人,20年的巡山经历,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感情,当听到可可西里申遗成功的消息,他和同事们相拥而泣,激动不已。

     

        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续了大型哺乳动物大迁徙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实现了青藏高原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委书记、厅长姚宽一说,申遗的过程,是对可可西里进一步深化保护的过程,可以唤起更多人关心和参与其中。青海人民在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世界遗产保护的重任和压力。

     

    “申遗成功不是一劳永逸,保护始终是前提”

     

        可可西里为蒙古语“青色的山脊”(又译“美丽的少女”)之意,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也是全球陆地面积排名第八的世界遗产地。可可西里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高度评价青海可可西里的遗产价值:“可可西里面积广阔,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类活动的冲击。极端的气候条件和它的难以接近性共同保护着这块最后的庇护所,它属于很多具有全球重要性的高原依赖物种。三分之一以上在提名地内发现的高级植物为青藏高原所特有,所有靠这些植物生存的食草哺乳动物也同样是青藏高原特有。提名地拥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丽超出人类想象,在所有方面都令人叹为观止。”

     

        “成功进入世遗名录,并不是这些珍贵遗产的终点。”姚宽一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一系列保护义务,如果对成功列入名录的那些珍贵遗产没有保护好甚至使其遭受破坏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受到“警告”,更极端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被“摘牌”。2009年,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德国德累斯顿的易北河谷就因为破坏传统景观而被除名。

     

        2002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首先要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应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根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姚宽一说:“申遗成功不是一劳永逸,保护始终是前提。”

     

    把可可西里打造成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随着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护好生态,对青海来说,不是包袱而是机遇,既是服务全国大局的需要,也是青海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海省副省长韩建华表示,申遗成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要做的就是把可可西里打造成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打造成青海的金字品牌。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青海省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青海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治青理政的方向。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不负青山绿水,无愧子孙后代。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可可西里责无旁贷,青海责无旁贷。保护生态环境是青海省最大的责任,可可西里作为青海最大的生态自然保护区,理应承担起保护可可西里的重任。

     

        为了给可可西里申遗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水文支撑,近日青海省水利厅联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对可可西里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等6个重要湖泊和长江源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填补了该地区水文水环境数据缺乏的空白。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总工程师李其江介绍:“我们初步认识了可可西里河湖的一些基本特征,今后我们会加大对这一区域河湖工作力度,为更好地保护可可西里,更好地认识可可西里,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不负自然环境和子孙后代的选择

     

        可可西里今天的安宁,得益于众多因为对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热爱而常年坚守在无人区的可可西里人。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站长赵新录,在可可西里从事保护工作20多年,虽然在巡山过程中多次遇到猛兽袭击、被困无人区等险情,但是为了守护这片净土,他从未退缩。“虽然我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营地,被棕熊破坏了,但我心里没有恨这个动物,反而觉得高兴。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保护,让棕熊的种群数量增多了。今后我们更有责任保护好这片净土,让它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保护好可可西里生态环境,保护好可可西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这一次申遗工作,可可西里更多的生态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这是青海省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生动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现在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站在了新起点上,成了全世界的关注点,我们需要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和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这将是对可可西里更好的保护。

     

        “申遗是承诺,是对人类文明的共同担当;申遗是决心,是为了更好保护生态人文环境、不负自然环境和子孙后代的选择,这一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青海人民心中。”韩建华表示,今后,青海将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属地保护责任,与有关国际组织携手,共同保护人类共有遗产。可可西里未来将得到更为严格的保护,腹地九成以上的区域将被作为严格意义上的荒野保护区。而青海省政府已经承诺,不在遗产地范围内为根除小型哺乳动物鼠兔采用毒杀行动,不强制安置或迁移遗产地缓冲区的传统牧民,不在任何时候许可或提倡遗产地内会威胁到动物迁徙路线的围栏活动等等。申遗的成功,只会成为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得到进一步保护的新契机。

     

        (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