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谱写时代“新史诗”

    ——从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看现实主义创作的回归

    作者:本报记者 牛梦笛 李蕾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2日 05版)
    电视剧《白鹿原》宣传海报 光明图片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白鹿原影视城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度假游玩。唐振江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现实主义的“新史诗”】

     

        近段时间,一批取材生活、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纷纷亮相,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成为电视荧屏的“一股清流”。一批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不同面貌。

     

        特别是刚播完的《白鹿原》,取得了9.0的豆瓣评分,高于同期任何一部电视剧作品。《白鹿原》充分考虑了受众要求和艺术特点,高度还原历史、尊重原著,以恢宏的场面、气势磅礴的叙事方式、娴熟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从而引领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强势回归,不仅掀开了国产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的“新史诗”篇章,也带领观众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灵魂与温度。

     

    现实主义创作的“新史诗”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在如今的舞台上,不少现实题材优秀作品强势回归,给业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现实生活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活水。一直以来,现实主义精神如同一个火把,在一代代影视工作者的心里、一部部优秀作品里,绵延传承,发展演变。

     

        从20世纪80、90年代的电视剧《蹉跎岁月》《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开始,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不仅真实反映现实肌理,折射时代巨变下的世间万象和人心沉浮,洞察生活表象背后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成为烛照社会和人生的一面镜子。进入21世纪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出了国门,受到了非洲人民的喜爱,不仅让坦桑尼亚观众了解了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而且将中国文化带到了当地。《平凡的世界》以艺术化的手段,高度还原了普通农村青年面对生活压力与人生抉择时,对最初梦想的坚守和对爱情的执着,以浓郁的人文关怀观照人性、理想、情感。《父母爱情》通过二人不断磨合、共同成长的漫长过程,阐述创作者对婚姻的反思和生活的认识,既有伦理深度又有艺术锐度。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中,既有细致入微的情节刻画,又有展现原上风貌的广阔场面。该剧向观众再现了渭河平原上人性的撕裂与挣扎,宗族的坚守与变迁,几代人的酸甜苦辣,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新史诗”般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些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既有跨度也有深度,在记录历史足迹、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凸显了史诗气质和文化底蕴,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展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新史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范咏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自己对现实主义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多面开花,一系列亲切生动的作品,与观众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共鸣,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这些作品既能表达现实的温度,又能体现思想的高度与历史的厚度。

     

    用匠心雕琢现实题材作品

     

        以现实主义手法拍摄的电视剧早已成为中国电视剧的创作主流。近期《白鹿原》的热播,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剧创作的思考。编剧王丽萍认为,“对于现实题材作品不遗余力地创作、投资、播出,充分体现了今天中国电视剧行业自身的文化自信。”对于《白鹿原》的创作与热播,她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电视剧生产,只有古装玄幻、只有架空穿越,那么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人民,其精神生活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令人遗憾的。本着这样的初衷,坚持现实题材创作,甘耐寂寞、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值得行业内倡导弘扬。”

     

        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离不开对现实的尊重。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白鹿原》剧组用匠心精神,勾勒了一幅从未有过,也难以再复制的震撼画卷:10年立项,6年筹拍制作,总投资2.3亿元,提前10个月布景,开拍前集体去农村体验生活20天,94位主演,400位工作人员,40000多人次群演,大规模转场10次,拍摄227天……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着《白鹿原》剧组所有人的心血与投入。体验生活过程中,剧组成员一方面生理机能逐步适应陕西环境;另一方面也做好了开工的心理准备。男人们锄地割麦,女人们擀面纺线,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秦海璐瘦身30斤,男演员们的一张张脸也晒得黝黑……

     

        著名导演谢飞对电视剧《白鹿原》深有感触:“我感受到了《白鹿原》制作的精良与用心,更感受到数字技术时代带来的影视制作变化:视觉表达的自由与宏大,空间中运动的多样与灵活,捕捉技术的提升等。”

     

        一部经典的文艺作品,必然脚踩坚实大地,才能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一部具有史诗品质的现实主义大剧,必须用匠心雕琢才能赢得好口碑。因此,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唯有秉承工匠精神,才能成就经典。

     

    创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积极力量

     

        创业者宋珂至今对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剧情记忆犹新。“观看该剧时,我正处于事业瓶颈期,犹豫要不要继续做下去。而剧中义乌人在改革开放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不向命运低头、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感染了我,给了我奋斗下去的勇气。”

     

        展现新一代军人成长历程的电视剧《热血尖兵》则打动了00后网友“勋”。他在评论中写道:“三个男主角参军前的状态,和现在的我如出一辙,迷茫、鲁莽、不知所措。但随着剧情发展,我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在军队这个炼钢炉里逐渐成熟、成才的过程,体会到了军旅生涯的魅力所在,更激起了我对热血青春的向往。自此,我立志成为一名军人。”对此,文艺评论人赵凤兰分析:“如果电视剧创作能脚踩生活的大地,重拾与现实问题和社会症候贴身肉搏的勇气和能力,让所描写的故事人物深度介入时代肌理,与观众的日常情感体验以及行为选择的内在驱动力产生共振,令所弘扬的主题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理想和国民精神发生深度勾连和互动,就会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对现实的指涉力和影响力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

     

        “我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跟朵朵妈一样,对孩子的每次考试、每一分都特别重视。也许,我该调整自己的状态了。”“该剧为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我这才意识到被‘留学潮’裹挟的我们是多么盲目纠结。”……电视剧《小别离》的播出,让为人父母的观众从中或多或少找到了自己和孩子的影子,为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找到了某种启示或指引。正如著名编剧高满堂所说,当下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不应止步于充当社会和生活的照相机,它还可以变成锤子斧头,引发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的思考和探讨,从而改变固有观念,在推动时代和生活前进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牛梦笛 李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