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6日 星期四

    陕西科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6日 07版)

        【广告】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以国家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材料类专业为试点,以陕西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学团队和陕西省陶瓷材料绿色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为主要依托,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出 “核心层—吸附层—流动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成果斐然。

    构建“核心层--吸附层--流动层”培养机制,

    递进推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团队为依托,组织开展“专业导航”“创新大家谈”等创新引领活动,以“挑战杯”和“互联网+”等具体项目为主要抓手开展创新教育。每个项目组5-8名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为“核心层”成员,主要负责开展研究、总结成果并参加科技竞赛;8-12名大二、大三学生为“吸附层”,协助实验、跟踪过程并服务团队,为进入“核心层”打基础;吸纳15-22名大一、大二学生为“流动层”,学习了解创新项目流程、研究内容并培养兴趣。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后,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覆盖率达100%,其中48%的学生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构建学生为核心的“核--壳”多角色转换机制,

    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按照“兴趣驱动、导师引领、充分论证、及早实践”的实施原则,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核——壳”多角色转换培养机制。将学生角色由传统的“学生”转变为以其为核心的“学习者、小项目负责人、项目核心成员、论文作者以及专利发明人”等多个角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多种机会和途径。通过不同角色的实践体验,实现其创新素质的多角度培养。

    构建校企协同导师团队,优势互补,

    持续循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搭建校内外导师团队间的桥梁,实现校内外优势资源的协同共享、协同作用。校外导师来自于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和校友,主要为创新项目在行业咨询、选题和中试等方面提供支持。校内则由学科学术带头人把握方向,指导“核心层”学生设计创新项目;中青年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指导设计个性化目标与创新实验方案;博士和硕士生协助指导实验和整理成果,构建多层次协同指导团队,共同形成“校外反馈,校内改进”的持续循环机制,使学生不但拥有工程创新能力,并具备在创新实施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法律和文化等综合因素的素质,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良好的创新机制驱动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先后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国家级二等奖1项、第十四届“挑战杯”国家级二等奖2项;参加两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并斩获金、银奖各1项,在第二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3项铜奖,两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已经成功将产品推向市场。此外,材料学院的社会实践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陕北白于山区600余户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标兵团队”和“优秀服务团队”,并于2016年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

        材料学院多次受邀参加教育部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议并介绍经验。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受到了其他高校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形成了较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