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

    在追忆中告别过去 在憧憬中拥抱未来

    ——2017届大学毕业典礼透视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4日 05版)
    6月29日,浙江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墙前拍照留念。新华社发
    6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毕业生在毕业背板前合影。新华社发
    6月20日,毕业典礼后,南京大学几名毕业生在校园合影。新华社发

        【毕业典礼的记忆和情怀】 

     

        6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大学举行毕业典礼。而在几天前的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女生做了“毕业前最后一件疯狂的事”——激动地亲吻了校长。

     

        拨流苏、授予学位、留影赠别甚至亲吻校长。每个毕业季里,毕业典礼必定是欢笑和泪水最多的地方。今年有795万毕业生,将在追忆中告别过去,在憧憬中拥抱未来。

     

    见证成长足迹

     

        日前,一场盛大的毕业仪式在珞珈山下如约举行。由学生参与拍摄的毕业视频《永是珞珈一少年》,以悠缓的曲调和一咏三叹的歌词,开启了武汉大学2017届毕业生的毕业旅程。

     

        “樱一朵、樱两朵、樱三朵、樱四朵,樱花为谁不肯落”……被看作武大标志之一的樱花已嵌入了这群年轻人的心里,一些人悄然落泪低声跟唱。听到这里,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13级毕业生张馨元的眼泪差点“涌了出来”。

     

        张馨元作为毕业生代表,走上台与大家一起回忆起四载春秋:“我们曾切磋学术观点,在绚烂的金秋舞台上大放光彩,在辩论赛上唇枪舌剑,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在碧瓦飞甍间收获友谊,在樱花雨下轰轰烈烈地爱过……”

     

        在这场毕业典礼上,学校别出心裁地启用了无人机,给7000余名毕业生拍摄了一张“全家福”。而毕业生都获得了由校友之家送出的“大礼包”:一个书签、一封家书、一叠“车票”等等。“车票”上标有10年、20年等字样,代表着每隔10年母校向毕业生们发出的回校邀请——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礼服、登台、抛学士帽……毕业典礼凝聚了太多仪式感。”在张馨元看来,这种仪式见证了每一名毕业生的成长足迹。而她已经被保研至北京大学,她所在的“学霸寝室”里,有3名室友分别被保送至北大、清华和中国科学院大学。

     

    反思大学生活得失

     

        今年6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247所高校的713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1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毕业典礼不可缺少。这份调查中,79.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毕业典礼是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是告别大学、步入社会的象征”,62.21%的受访者认为“毕业典礼能给人心理暗示和鼓励,赋予毕业生一种力量”,56.3%的受访者认为“能从毕业典礼中收获自豪感和荣誉感”。

     

        仪式感、庄重感和荣誉感,毕业典礼彰显大学对学生的重视、对知识的尊重、对学术的敬仰。作为亲历者,毕业生代表的发言也被视为对母校学风、校风的最好注解。

     

        毕业典礼上,中国人民大学2013级中共党史专业的张天宇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个故事。20世纪90年代,某新闻单位给学校寄来了一封感谢信:恰逢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正在该单位实习的人大新闻系88级学生主动申请前往重灾区,冒着危险坚持采访。张天宇说:“正是因为一位位学长们心中的人民情怀,才支撑起我们‘人民大学’这个响亮的名字。”他借用这句话“与台下即将前往祖国各地工作、深造的毕业生们共勉”。

     

        参与“千人百村社会实践”重新认识中国乡村,聆听跨学科讲座了解学术前沿观点,进行各类志愿服务深入体察社会,张天宇说,“大学阶段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用毕业典礼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也应通过这个契机反思大学生活的得与失”。

     

    传递大学精神和价值观

     

        从长沙出发,在广州转机,经过近20个小时辗转,来自湖南的刘闻和妻子赴纽约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刘闻告诉记者,美国的高校毕业典礼非常重视毕业生家长和亲朋的参与。在典礼举办前的两个月,他就收到了由学校寄出的附有校长签名的邀请函。 

     

        毕业典礼作为一种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味。今年,李嘉诚、莫言等人也陆续登上国内高校毕业典礼的讲台。邀请名人作毕业演讲是高校毕业典礼的重要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汪晨惊讶地发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汤臣栋也出现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此前,汪晨就从老师的口中得知这位学长的故事。汤臣栋自1999年毕业后,就来到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工作,十八年如一日,扎根东滩、护鸟治草。

     

        “坚守一线、从不抱怨、服务社会,是许多校友的真实写照,他们的故事是我们的大学最后一课。”汪晨感恩于母校传递的“坚韧情怀”。

     

        无独有偶,在武汉大学毕业典礼上,该校世界历史试验班2012届校友、河南省虞城县韦店集村第一书记时圣宇分享了在基层奋斗的经历。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典礼上,该校物理系1964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尚合勉励毕业生要以国家的需要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毕业典礼不是可有可无的简单仪式,它更深层的作用体现在大学精神和价值观的传递上。”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表示,毕业典礼集中展示了一所学校的风格和情怀,看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爱程度,看得清学校所倡导的成长成才导向。他建议,毕业典礼仪式既要体现国际经验,也要有中国特色,以增强庄重感和严肃性。

     

        (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