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许多知名高中一样,重庆巴蜀中学每年的高考“放榜日”,几乎都会引发全市性关注。但校长王国华最近几年最关注的并不是本校的“高考成果”,而是几所偏远农村中学和另外几所城区新建中学的上线情况。“再偏远的地方,只要有一所好的中小学,就能留住和带动附近很多老师和学生。”王国华说,“在一些乡村,中小学校实际上已经成为精神文化追求的象征,失去中小学校的乡村将不可避免地衰落。”
重庆市教委最近印发了《关于禁止普通中小学盲目撤并的通知》,禁止普通中小学盲目撤并,保障学生依法入学。但老师和学生从村小流向乡镇、从乡镇流向县城、从县城流向中心城市的知名中小学,近年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领域的这种现象不仅给许多农村家庭带来很大负担,也在客观上导致部分乡村中小学日渐式微。
为此,巴蜀中学从2000年前后开始探索城市知名中学走向乡村“逆向办学”,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全方位输出办学模式、办学队伍和对乡村学校教师进行定岗帮带等,巴蜀中学整体帮扶了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的永安中学、渝东南武陵山腹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黔江民族中学等多所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中学。
“名校教师去乡村”和“乡村教师访名校”,是巴蜀中学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搭建的教师双向交流成长平台。巴蜀中学坚持选派优秀教师到巴蜀渝东中学任教,全程指导、示范常规教育教学和科研。初中各年级和主要学科,每学期要选派约10名骨干教师到奉节“送教”。从2005年起,巴蜀中学每学年都接收一批巴蜀渝东中学教师来校“听课、试教”,每年暑假接收一批巴蜀渝东中学教师来校培训。
巴蜀中学走向乡村“逆向办学”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效果显著。巴蜀渝东中学创办10多年来,中考成绩年年保持全县第一,市级重点高中上线率超过83%,优生率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当地外出求学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明显减少,很多在外地就读的学生也陆续“回流”。
为了真正践行“文化立校”和责任担当,巴蜀中学近年来不仅全方位参与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西藏等边疆地区师资培训计划,还搭建了脱产培训、课程资源共享、网络远程视频研修等常态化的乡村教师培训、交流和发展平台,目前已有几百名参加“国培计划”的特岗教师走上巴蜀中学讲台,全面参与教学实践。
(本报记者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