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中俄关系发展彰显大国担当”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接受中俄媒体联合采访

    作者:本报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30日 12版)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日前在中国驻俄大使馆接受中俄记者的联合采访,详细介绍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俄罗斯进行访问的相关情况,并就中俄关系现状、中俄经贸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李辉表示,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初对俄进行国事访问,这无疑是今年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大事,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这是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后,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的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会晤。两国元首将就进一步提升中俄关系水平、深化两国务实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等作出战略部署,也将就完善全球治理等重大议题及当前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总之,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此访意义重大,必将为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注入新动力,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新方案。

     

        “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了稳定、持续、高水平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不断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今年是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立20周年和俄中友协成立60周年,也是‘中俄媒体交流年’收官之年,双方制定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巩固了中俄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在国际事务中,中俄两国加强战略协作、发挥大国担当,共同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对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是两国的战略选择,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中俄关系发展得好,对中俄各自发展振兴、对世界和平稳定都至关重要。因此,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全力把两国关系发展好、维护好,并不断把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李辉在谈到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时指出,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中国连续6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俄则是中国进口能源、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虽面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投资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去年中俄贸易仍实现回稳向好,今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据有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231亿元人民币(约328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双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俄经贸合作正加速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产品、油气设备等日益成为两国经贸领域新的合作增长点。包括跨境电商在内,中俄新的贸易平台正在形成,物流通道多元化发展。二是金融投资合作取得新进展。俄央行在中国开设代表处,俄罗斯人民币清算中心在莫斯科启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与俄多家金融机构确定了新一批重大投资合作项目。三是大型项目稳步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进展顺利,俄将按计划向中方供气。中俄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资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四是互联互通逐步展开。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俄远东地区的跨境铁路桥建设、“滨海1号”、“滨海2号”大型交通走廊建设均在推进,中国联通(俄罗斯)运营有限公司在莫斯科开业。“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额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助力中俄关系发展。”

     

        在回答“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方面的提问时,李辉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签署两年多来,双方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金融、航空航天、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均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深化双边务实合作、促进欧亚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对接合作将不断给两国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与合作增长点,不断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将为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增添更多新的内涵,带动整个欧亚地区共同发展”。

     

        (本报莫斯科6月29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