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5日 星期日

    农合联 一场“三农”领域的聚变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5日 06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王侠在日前中央农办和供销总社联合召开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座谈会上透露,将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扩大改革成果。这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不谋而合。

     

        “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就是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将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为农民提供生产、供销、信用全方位服务。

     

        “三位一体”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改革给农民带来哪些实惠?怎样实现这一模式背后的“农有、农治、农享”理念?记者为此进行了调研。

     

    生产合作:破解“谁来种地”之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约束不断趋紧,在今日之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亟待求解。

     

        为破解这一难题,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在浙江瑞安开启了探索。

     

        时光回到2006年。2006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年1月8日的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努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构想。这一构想正是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重大完善和创新。

     

        当年2月,全国首家集农村金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由农村合作银行、供销联社等8家核心会员单位和1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会员单位组成,通过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和农村信用社的融合和合作,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流通、金融等环节的全方位服务。

     

        从田头到市场,农产品的生产无疑是农业改革的“源头”。在“三位一体”改革中,瑞安市搭建了包含庄稼医院、科普培训、产业基地、众创空间、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在内的现代化为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型。通过创新生产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散、弱”的格局也得到扭转,“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供销合作:扭住农产品流通“牛鼻子”

     

        6月19日一早,浙江临海农民蔡用兴来到临海市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生产服务部,找到蔬菜专家苏英京,就种植茄子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针对蔡用兴提出的问题,苏英京一一进行了解答,解了蔡用兴的燃眉之急。

     

        “原来这样的服务到哪里找,有了农合联,一切都方便多了。”蔡用兴感慨道。“如今,我们建立综合服务模式,一站式地帮农户解决所有农业生产关联的问题。”临海市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吴敏志说。

     

        除了提供服务,解决农产品供销问题是“三位一体”农村合作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临海市农合联着力打造线上和线下两大销售平台。

     

        在临海农合联产业合作园,临海市农合联与东方永安集团强强联合打造了线下经营服务实体,通过这个平台,农合联会员旗下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可以免费入驻展示展销。

     

        “原来,我们既要愁东西种不好,然后还要愁东西卖不好。有了销售平台后,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其他的事情交给永安集团,卖得好又省心。”临海市桃不了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敏胜说。

     

        “浙江始终坚持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横向上推进各类为农服务主体的联合,纵向上推动产业链条的整合,引导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各个环节融合互通,构建起多方协同的合作体系,实现了新老合作经济资源的有效对接。”王侠说,农合联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得农户成为农村市场化中的首要主体力量和农业产业化中的首要获益力量,这将是推进改革关键所在。

     

     信用合作:为“三农”注入“金融活水”

     

        农业生产经营“看天吃饭”、产出周期长的属性,让其天然处于获取融资的弱势地位,也成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死角”。

     

        瑞安梅屿蔬菜合作社负责人黄则强对这一难题记忆犹新,贷款难也曾经让他的合作社举步维艰。他回忆,推行“三位一体”后,当时的瑞安农村合作银行直接对合作社进行授信贷款,再由合作社根据农民对资金的实际需求,进行按需分配。

     

        破冰的一步迈开了。当年,该合作社史无前例地获得300万元的贷款,一举带动当地4500户农民大棚番茄产业的发展。

     

        组建农民合作基金、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是“三位一体”改革的核心动作。如今,作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的“桥头堡”,不同功能的创新金融组织相继在浙江各地建立,为破解农业“贷款难,担保贵”提供了新思路。

     

        “实践证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丰富了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内涵,是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王侠说,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基层实际和群众首创,坚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确保把为农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