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吉林大学教授、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走了。
在亲友的回忆里,他是个超然物外的人。学校领导几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却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黄忠民说,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黄大年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
他的秘书说,有一次无意中看到黄大年上衣肘部的缝线,觉得他这么知名的人穿成这样是不是有点儿太破了,黄大年却毫不在意地说“不妨碍穿”。他的助手说,黄大年有一双正装皮鞋和一套正装西服,是因为有一次他们在欧洲出席会议,会议要求必须着正装,黄大年本来想向当地的朋友借,结果没有和他尺寸相当的,就赶着去买了一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就是这种境界——旁人看起来,为之操心不已,本人却自得其乐。
然而,黄大年又是个锱铢必较的人。他的研究项目动辄涉及十几亿元资金,有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他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直接把对方“噎个半死”。他还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登录检查,谁偷懒、谁落后,软件一开,一清二楚。
超然物外于名利,锱铢必较于科研,实则是一体两面。锐意科研,自然淡化了口腹之欲;立志高远,身外之物也就不再挂心。报国之志与科学理想相互接纳,人格伟岸与科研成就两全其美——科学家的风骨于斯可见,黄大年足以为时代镜鉴。
黄大年自称“科研疯子”——“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疯子”是纯粹的,他们不受世俗功利的牵绊,单纯地沉醉于知识探索的浩瀚征程,而非算计名气的大小、经费的多寡、官阶的高低。我们需要黄大年一般的“疯子”,他们避开了利禄之途,选择了或山重水复,或崎岖难行的科研正道。但是,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雄浑有力,最终汇成牵引时代前行的力量。
与黄大年相反,有些科研工作者“锱铢必较于名利,超然物外于科研”,还颇为自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学习黄大年,不应止于对他个人成就、人格魅力的欣赏,还当反观中国科研:如何营造出更好的科研环境,让更多科学家的拳拳报国之志得以伸展;如何建设出更注重科研实效的评价机制,让更多坚持原则、“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的“黄大年”脱颖而出。
黄大年走了,他的厚重事迹被镌刻进历史。黄大年一直在,他的精神遗产泽及社会。
作者: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