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厦门大学招办主任余自中:

    多方考虑综合权衡,选择理想的大学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2日 05版)
    在北京举办的一场高招咨询会上,一名家长为考生收集了很多志愿填报资料。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凤凰花开的季节里,记者就考生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如何合理填报志愿等问题采访了厦大招办主任余自中。

     

        记者: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考生和家长,可以很容易从多渠道获取有关高校和专业的信息,但面对海量信息,考生对如何准确地选择学校和专业,还是有些茫然。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余自中:关键是筛选获取有效信息,并正确指导自己科学合理填报志愿。

     

        中国大学的快速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每所高校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选择高校时,考生可以考虑从办学层次、学校定位、学科范围和所处区位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理想的大学。比如,如果想要学习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可能专业性院校更加“术业有专攻”;而如果想要修跨学科双学位的话,则综合性大学能提供更大的平台。

     

        在专业选择上,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选报专业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应注意合理的梯度,不要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入学时的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是毕业时的热门专业。建议根据个人的成绩、特长、兴趣、性格、志向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心仪的专业,不盲从、追逐“热门”。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我认为如果考生有非常明显的专业兴趣或能力倾向,就是对某一个专业特别喜欢或者很擅长,可以考虑优先选择专业。否则,我认为本科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推行通识教育,而且有较大比例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继续升学,本科阶段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有时比专业更重要。

     

        记者:考生如何正确合理填报志愿,对考生的后续录取非常关键,您有何建议?

     

        余自中:以我本人多年的招生录取经验来看,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本省志愿填报方式。现在除了青海和内蒙古以外,其他省份都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学校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学校志愿,其实各院校还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省级招生部门仍然会按照院校顺序依次检索投档,所以对有意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建议其在填报志愿时将我校放在第一顺序位或尽量放在靠前位,以增加投档我校被录取的概率。显然“平行志愿”相对于传统志愿填报方式,考生和家长感觉更好填报,但是按“平行志愿”填报的考生如果被退档将参与征集志愿或掉到下一个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慎重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

     

        熟读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有关录取原则。每个学校对录取考生的原则有一定差异,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了解意向院校的调档比例、专业级差、政策加分认定等情况,以及对江苏考生的选测科目要求和高校招生专业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上海、浙江考生选考科目要求等。

     

        正确参考往年录取数据。有的考生和家长经常询问“我今年的分数是不是可以上你们学校”,其实每年的考卷难易程度不一,往年分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省份实行平行志愿,而且在知分知位后再填报志愿,依我个人经验,往年录取分数对应的位次更具参考意义。譬如天津、福建、湖北、河北、广西、四川、江西等省份实行本二、本三批次合并,上海、浙江、山东、海南等在高考录取中取消一本、二本的划分,相应省份的考生更要提前做好功课。

     

        为了避免“高分低就”所带来的后悔莫及,又为了避免万一没达到较好院校的投档分数,也有相应院校可读,而不至于落到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考生在填报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注意冷热搭配,兼顾地域,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都保持一个“从高到低”的梯度,才有利于顺利投档,并减少被专业调剂的可能。同时考生要注意提前批会拦截后面的志愿,最好采取“跳起来摘桃子”填报法,即在提前批填报比后面各批次更好的大学。

        (本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