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数字互联互通造福亚欧人民

    作者:谢波华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9日 10版)

        【国际观察】

        夏日的青岛,天蓝海碧,云淡风轻,亚欧数字互联互通高级别论坛6月19日至20日在此举行。这次会议是李克强总理在去年乌兰巴托亚欧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倡议。来自亚欧会议各成员的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学界和智库代表600余人共聚岛城,以“创新释放增长潜力”为主题,从互联网产业发展与合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产业升级等四个方面,交流看法,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推进亚欧成员合作的新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字经济作为创新最快、辐射最广的新经济形态,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亚欧会议是亚欧间最大的政府间合作平台,其成员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不稳、挑战增多等新情况,亚欧会议各成员携手齐心、和衷共济,逐渐形成在亚欧会议框架内全面推进互联互通的共识。自2012年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首次将互联互通合作写入亚欧会议成果文件以来,互联互通合作已在亚欧会议机制下全面主流化,亚欧产业、经贸、海关、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合作全面展开。

     

        中国作为亚欧会议成员,一贯积极推动亚欧互联互通合作,自2014年起连续3年先后举办了亚欧智库互联互通研讨会、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和亚欧互联互通媒体对话会。本次亚欧数字互联互通高级别论坛,是中方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潮流,推进亚欧务实合作的又一积极探索,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的重要实践。

     

        数字互联互通是实现亚欧全方位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的必然要求。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信息流动障碍,提高资源匹配效率,缩小地域间发展不均衡性,助推产业、经贸、物流等各个方面的互联互通。以贸易互通为例,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它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贸易、商检、通关、物流、外汇、退税、金融等全流程、一站式外贸服务,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甚至个人都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进而拓展了贸易的互联互通。亚欧会议成员要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的应用和推广将使其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近年来,亚欧会议成员的数字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以中国为例,数字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2016年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成多,新增280万个就业岗位,占中国年新增就业人数的21%,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数字互联互通正在为亚欧各国经济转型、提升贸易和金融服务带来重大机遇。很多亚欧会议成员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网络治理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数字互联互通必将促使亚欧地区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亚欧各国在数字互联互通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消除各国数字基础设施差距,真正跨越数字鸿沟;如何整合两大洲资源禀赋、优势产能等要素,加强各成员的能力建设,让数字红利普惠共享;如何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加强成员间政策沟通和规则制定,更好地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我们期待各国代表在本次高级别论坛上交流经验、达成共识,推动亚欧互联互通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亚欧人民。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