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7日 星期六

    理念转变更关键

    作者:冯蕾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7日 12版)

        【创意港】

     

        近年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受到各地追捧。今年4月财政部下发《关于申报2017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对于特色文化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的PPP项目优先予以支持,释放出推动文创PPP发展的积极信号。如何吸引更广泛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需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PPP模式,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厘清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真正要让PPP叫好又叫座,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跟进。一个时期以来,PPP风生水起,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对破解政府融资难题、减轻政府债务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PPP项目推进中也涌现出新的难题: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对政府公权力的刚性约束不足,监督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亟须通过提升立法层级加以规范引导。

     

        尤其在文化产业领域,如何建立起成型的PPP商业模式仍需要探索。目前,一些公共事业类的投资项目,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稳定的收费和收益来源,要真正吸引社会资本还面临难题。从各地实践看,PPP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有的省份提出的PPP项目数量多,投资总量很大,但签订合同的比率仅为10%~20%。这就需要对项目赢利模式进行科学论证,给社会资本更多稳定预期。

     

        此外,也有人担心,一个PPP项目签订了,但要是过几年,这个地方的政府换届了,责任谁来承担?从当前PPP推进情况看,少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存在不按照协议履行承诺的情况,或者主要负责人调整了,就导致原有的协议修改、调整,有的地方政府直接违约,翻脸不认账,这都需要在立法中重点加以解决。只有确保政府的诚信履约,才能保障投资者权益、稳定预期。

     

        因此,要让文化产业领域的PPP项目做好做优,就需要依靠法治手段,贯穿法治精神,真正给社会资本一颗“定心丸”。值得关注的是,PPP法治化进程正在加快。2016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专门对政府违约责任进行了明确。第34条明确要求“行政区划调整,政府的换届、部门调整和负责人变更,不得影响特许经营协议履行”。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要抓紧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条例》。可以看出,PPP是催化也是倒逼法治化进程的机制创新。加快条例出台,在立法层级上提升,无疑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热情,真正实现PPP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照“口红效应”原理,经济增长放缓,恰恰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契机。而人均GDP迈上8000美元的中国,消费升级的动力也给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面对广阔市场,政府和社会资本如何协力开拓、谋求共赢,则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思路的转变。通过推行PPP模式,加快创新地方政府管理理念,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将政府工作重心从具体的项目运作,转到强调规则程序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法制信用环境营造等方面上来,是我们期待看到的。

     

        (作者:冯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