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发掘二百七十六座古墓葬●圆明园如园遗址整体布局首次被揭开

    考古擦亮北京历史金名片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3日 09版)
    唐潞县县丞艾演墓。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对外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2017年上半年,北京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0余项,发掘和保护各时期古墓葬1300余座,窑址35座、房址10余处,出土文物共计3000余件,其中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新发掘的古墓葬有276座。

     

    路县故城保护规划进入编制阶段

     

        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郭京宁介绍,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北京文物部门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据了解,从今年2月2日至5月1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完成勘探面积998845平方米,新发掘各时期古墓葬276座。其中东汉墓数量最多,有100座。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

     

        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中,考古工作者对63座古代墓葬进行发掘,发现了西汉墓葬结构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考古工作者表示,此次发掘对研究该地域汉、唐、辽、金不同时期的墓葬形制和葬俗葬制等意义重要。

     

        今年4月入选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又有了新进展。据郭京宁介绍,路县故城城中心偏北方向,发现一条宽5.5米的道路,还有一条宽1.2米的排水沟。目前判断,这条5.5米宽的土路就是2000多年前路县故城的“中轴线”。此前在路县故城的南城墙外的东部进行考古发掘时,清理出城壕、沟渠、灶址等,在南城壕外还发现了一处大面积的汉代遗址区。

     

        据悉,为了进行城址整体原址保护,这里将建设遗址公园、博物馆和考古工作站。其中路县故城保护规划进入编制阶段,路县故城上禁架桥,下控修路,长安街东延长线通胡路也将为此调整规划,绕开路县故城的城址。

     

    圆明园如园遗址发现嘉庆御笔石刻

     

        今年上半年,在对圆明园如园遗址二期考古发掘中,清理出延清堂、含碧楼、挹霞亭、观丰榭、引胜轩、假山、道路、湖泊及其泊岸等遗址,如园遗址整体布局首次被揭开。

     

        如园位于圆明三园之一的长春园东南隅,1767年建成。考古工作者在如园共发现近千件文物,其中包括嘉庆皇帝御笔石刻、金砖、瓷砖、瓷片、粉彩瓷砖,以及当年英法联军火烧时留下的大量过火遗迹。

     

        据专家介绍,如园是北京近几年考古发掘中保存最好的遗址,也是近几年发掘的首座仿江南园林遗址。本次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如园遗址的整体布局、保存状况、建造次序。郭京宁表示,纵观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考古发现成果,一是时间跨度非常大,从战国一直到清代,跨度长达2000多年;二是分布广;三是类型非常多,有墓道、城址、窑址。这些历史发现构成了北京历史的金名片。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北京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和大运河调查全面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家底基本摸清,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本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