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非遗直播秀黔西南服饰文化

    作者:光明网记者 彭扬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0日 09版)
    黔西南布依刺绣、布依土布非遗传承人黄莲使用传统织布机织布。李运恒摄/光明图片

        本报北京6月9日电(光明网记者彭扬)6月8日晚,在青石叠错、清意幽新的古宅大院T台上,一场以中华刺绣为主题的时装秀在浪哨歌声中开场,这是“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展示中黔西南非遗服饰秀专场。模特们身着布依绣花、苗绣等非遗元素服饰,将几近消失的黔西南民族文化瑰宝,搬上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光明直播同期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将这场非遗秀传递给海内外网友。

     

        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委组织部部长孙取利介绍,当地76%的原住民都是布依族,布依族的刺绣已有几百年历史,作为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一直隐藏于深山之中,代代相传,但仅作为当地百姓自己消费的产品,没有产生任何商业价值。近两年,依托政府引导,把民族技艺变成产业、变成商品,既解决了当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同时也将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表示,绣娘就像是散落在大山里的一个个珍珠,很难自己发光,此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传承人,去为其申报,但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解决传承人如何更好生存的问题。传承人端、市场端、设计端如果只是撬动一个点,很难活化。共享经济时代,传统文化的商业传承需要与生态之间保持高度平衡,首先要保证生态系统源头活化,不改变绣娘的生活,让每一个秀娘在家里就能接到订单,继而驱动绣娘、设计师、品牌商共同创造一份价值,再分享价值。

     

        夏华说,今天对这场秀的直播,受众看到的是一个活灵活现,可以走进生活,能穿在身上的产品。“体验经济的时代,需要年轻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直播是非常好的链接器,不仅仅希望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非遗,更希望他们能够高度参与互动,一起共享。”

     

        此次活动是在文化部非遗司的支持下,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通过光明直播的镜头,海内外42万网友首次近距离感受到黔西南非遗服饰的魅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