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优秀剧目演出不足,很多三四线城市剧院全年演出低于五十场——

    有“院”无“剧”难题如何解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10日 09版)

        6月7日,在北京天桥剧场的新闻发布厅里,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王全兴宣布,德国芭蕾舞剧《浮士德Ⅱ》将于7月4日、5日在天桥剧场上演。每年天桥剧场都要引进十几场《浮士德Ⅱ》这样的世界著名芭蕾舞作品。各种国内外芭蕾经典在天桥剧场的上演,不断强化着其专业舞蹈剧场的定位。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各地都把剧院当作城市的文化服务设施来进行建设。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剧院建设热潮中,并不是每一个剧院都可以不断上演精彩剧目。不少剧院在剧目创作和剧目引进方面并未跟上,演出缺,观众少,这让硬件设施堪称华美的剧院离艺术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沦为冰冷的地理标志。

     

    剧院为剧而生,而非城市的装饰品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至今,我国新建和改建的剧场达260多个,目前国内剧院总数已超过2000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卢向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管、用’的相互脱节,是国内剧院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建’只用三至五年,而‘管’和‘用’则是剧场的一辈子。”

     

        上述困境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优秀剧目的演出不足。很多三线、四线城市的大剧院全年演出的场次低于50场,剧院功能开发不足、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位四线城市的剧院管理者告诉记者,由于演出少,剧院平时大都供当地党政部门开会使用,剧场几乎变成了会场。

     

        剧院和剧团往往处于同一个生态链中,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以美国百老汇剧院为例,在剧院周围活跃着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这些剧团大都常驻百老汇剧院进行演出,这带来了百老汇的繁荣。而在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三线、四线、五线城市,文艺院团生存艰难,剧目创作数量少、质量也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当地剧院的剧目供给。

     

        此外,剧院运营成本都比较高,所以往往通过高额场租和高票价来弥补运营成本。这一方面抬高了文艺院团进剧院演出的门槛,另一方面也把不少观众拦在了剧场门外。这些都造成了不少剧院的冷清。

     

    剧院的灵魂是艺术家的作品

     

        “剧院(场)不是建筑,它是有灵魂的,其灵魂就是艺术家的作品。”王全兴说,要赋予剧院(场)灵魂,就得让艺术作品走进来,演起来。

     

        隶属于中央芭蕾舞团的天桥剧场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剧院。六十多年来,天桥剧场始终保持着很高的人气,成为京城芭蕾舞演出首屈一指的艺术场所。天桥剧场秉承“场团合一”的理念,全权运营中央芭蕾舞团在京城的演出。如此一来,“中芭”一个剧团每年就会为天桥剧场“贡献”60场左右的演出。

     

        剧院进行剧目生产可以增加剧院的产品供给,这也是世界各地剧院建设的成功经验。2007年投入运营的国家大剧院除了每年承接大量国内外文艺院团的演出,更是直接投入剧目创作,从2008年至2015年,共制作59部剧目(其中原创剧目21部),巡演884场,涵盖歌剧、话剧、京剧、舞剧等多个艺术门类,在剧院自制剧目的生产和营销上探索出诸多经验。

     

        当然,剧院要活得长久,观众是最有力的支撑。正如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所说:“培养观众是大剧院的第一要务。”因此,剧院要想走出困境谋发展,就必须把场租降下来,把票价降下来,把“高大上”的架子放下来,用接地气的演出,用观众能接受的票价,吸引和培养更多稳定的观众群。

     

    差异化定位方能办出特色

     

        有了剧目供给只是解决了剧院生存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要把剧院办好更重要的是进行差异化定位和竞争。

     

        与天桥剧场一路之隔的是天桥艺术中心,在它们旁边还有天桥杂技剧场和丑小鸭亲子剧场。“如果那么多剧场,没有自己的特色定位,都上演同样的作品,既会导致同质化竞争,也不容易培养观众的忠诚度。”王全兴说。

     

        事实上,在当前的演艺市场中,但凡发展得比较好的剧院,往往都具有清晰的差异化定位和经营思路。以剧院林立的北京为例,几乎各大剧场都有自己的专业定位: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首都剧场主打人艺的话剧,隶属于国家京剧院的梅兰芳大剧院则是京城观众欣赏京剧的首选场所,中国评剧院以演地方戏为主,天桥剧场的芭蕾舞演出最负盛名,2015年11月底投入运营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则将自己定位于音乐剧专业剧场。而国家大剧院是一个综合性的演艺场所,上演各种艺术门类,但它给自己提出了“演出作品的水准一定得体现国家级水平”的要求,“这样就很容易在观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要看最高水平的演出就来国家大剧院”。

     

        业内人士指出,像天桥剧场、首都剧场、梅兰芳大剧院等历史悠久且背靠实力雄厚的文艺院团的剧院,继续坚持自己的特色或许不是难事,但大量新建的剧院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却不容易,确实需要一番思量。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