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8日 星期四

    音乐:人类的心情与历史的回声

    ——从“京师爱乐丛书”说起

    作者:杨耕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8日 16版)
    肖邦
    柴可夫斯基

        【序跋窗】

     

        编者按: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美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京师爱乐丛书”,以音乐随笔的写作方式,或侧重于乐史钩沉,解读经典,或沿着音乐发展的轨迹周游列国,寄情音乐的山水故园,或与大师对话,寄语音乐的精神家园……从而以不同的行文风格、迥异的音乐趣味、独一无二的赏乐感受,呈现了音乐的宽幅画卷及其无穷魅力。读了“京师爱乐丛书”,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音乐因你而动听。

     

        以音乐为职业的是少数音乐家,而与音乐有这样或那样联系的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清晨去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还是傍晚在家中聆听新闻联播;无论是出席国家的盛大庆典,还是参加个人的生日派对;无论是出席生者的婚礼,还是参加逝者的葬礼……音乐总是环绕在我们耳边,激荡在我们胸中。《婚礼进行曲》让我们热爱生活,《葬礼进行曲》让我们珍惜生命;斯美塔那的交响曲《我的祖国》让我们感动,西贝柳斯的交响诗《芬兰颂》让我们震撼;一首《马赛曲》让我们想起了法兰西民族的历史,透视出“自由引导人民”的壮阔历史画卷,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使我们想起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透视出中国人民从东南西北悲壮奋起的宏大历史场面,一部钢琴协奏曲《黄河》使我们听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粗犷的呼吸,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宏大气势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辉煌远景……“没有音乐,国家无法生存”(莫里哀);“没有音乐,人生是一个错误”(尼采)。音乐使最深刻的情感和最严谨的思想这两个极端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情感的鼓舞和理性的力量,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

     

        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一部音乐史,实际上就是声乐与器乐此起彼伏、相互影响以至相互交融的历史。从亨德尔的清唱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到瓦格纳、威尔第的歌剧;从巴赫的协奏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到勋伯格的变奏曲;从帕勒斯特里那创造复调合唱、蒙特威尔创造管弦乐队,到贝多芬创造声乐与器乐高度融合的《第九交响曲》;从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音乐、伯恩斯坦的电影配乐,到施特劳斯根据尼采的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创造的交响诗、戴留斯同样根据尼采的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创造的歌剧……音乐的不断发展体现着音乐家对人的声音与物的器乐如何在空气中振动的不断理解和创造,体现着音乐家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不断发现和建树。“每个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建树,却又人人不同;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各有自己的天地。在音乐中,巴赫发现了永恒,亨德尔发现了光辉,海顿发现了自然,格鲁克发现了英雄,莫扎特发现了天堂,贝多芬发现了悲痛和胜利。”(海涅)

     

        哲学家黑格尔断定:“音乐是心情的艺术”,“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音乐的确是“心情的艺术”,与音乐家个人的“内心生活”密切相关。但音乐不仅仅是音乐家个人的“心情”,不仅仅是音乐家个人“内心生活”的体现,更不是出自音乐家个人内心的“纯粹声响”。从根本上说,音乐是主观创造性和客观描摹性的统一。音乐家个人“心情”的背后是社会感情,音乐家个人“内心生活”的背后是社会生活。无论是宗教音乐,还是世俗音乐;无论是尼德兰音乐,还是巴洛克音乐;无论是印象派音乐,还是第二维也纳派音乐;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新古典音乐;无论是浪漫主义音乐,还是后浪漫主义音乐……都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和升华,体现的是人类的发展、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风云变幻。

     

        透过“格里高利圣咏”、帕勒斯特里那的《教皇玛切尔弥撒曲》、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我们可以体会到宗教的威严及其强大的渗透力,可以看到中世纪发展的脉络;透过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们可以领悟出一种鲜明的英雄气概和深沉的宗教情怀,可以看到惊心动魄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枯拉朽、无所畏惧;透过吕其明的《红旗颂》,我们可以领悟出人民的英雄主义气概和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在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出他个人痛苦的心情,而且能领悟出他生活其中的那个时代痛苦的呻吟,领悟出俄罗斯最黑暗年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和内心挣扎;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中,我们可以透视出苏联卫国战争的惨烈、悲壮、崇高,不仅能看到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的“孤魂”,而且能看到战争中“所有的亡魂”,不仅能体会出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的悲伤之情,而且能体会出整个苏联人民燃烧的激情……“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罗曼·罗兰)在我看来,音乐是为历史留下的声音的注解,是人类的心情,是历史的回声。

     

        我的职业、专业和事业都是哲学。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我当然“爱智慧”,但我也“爱乐”。实际上,哲学与音乐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冯友兰),而“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歌德);哲学是使人追求并“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而音乐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亨德尔)。如果说哲学给了我智慧和勇气,那么,音乐则给了我意志和信心。“谁能理解我的音乐的意义,谁就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根拔的苦难”(贝多芬)。尽管在人的感性世界中存在着“天生”般的矛盾,在人的感情世界中充满着“天问”般的苦楚,但在我的生活世界中已无惊心动魄的震荡,我已是“波澜不惊”“荣辱不惊”了。哲学和音乐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活动之中,离开哲学和音乐,我既不知如何生存,也不知如何生活。哲学和音乐是我安身立命之根和安心立命之本。

     

        无论是“爱”智慧,还是“爱”乐,“爱”都需要培养。“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因此,我们向读者献上这套“京师爱乐丛书”。

     

        从这些著作的作者看,他们都是历经数十年“爱乐”岁月积淀的行家里手,是至今仍活跃于报刊媒体和出版界的赏乐高手。这里,既有西方主流乐评界的资深主笔,也有见证香港古典音乐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活化石,既有资深的音乐媒体人、卓有成就的海外艺术大师,也有爱乐爱到深处的经济学者、企业经理人、剧院管理者、国家公务员……这是一个具有深厚的音乐造诣、值得信任的作者群。

     

        从这些著作的内容看,这是中国的音乐学者、爱乐者对西方音乐的深度思考,或侧重于乐史钩沉,经典解读;或沿着音乐发展的轨迹周游列国,寄情音乐的故园山水;或驻足沉思,书斋神游,与大师对话,向经典致敬……从而以不同的行文风格、迥异的音乐趣味、独一无二的赏乐感受,为我们全方位并立体化地呈现音乐的宽幅画卷及其无穷魅力。其意义不仅在于梳理和解读音乐经典,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够将作者的情真意切、锲而不舍的爱乐情感、经验、知识传递出去,播撒开来,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爱乐者的行列。

     

        读着这些著作,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巴赫、海顿、莫扎特……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勃兰登堡协奏曲》《哈利路亚大合唱》《费加罗的婚礼》《朱庇特交响曲》……这是一个斑斓五彩的画面,你可以不欣赏这幅画面,但它的斑斓五彩却不能不在这一方面或那一领域促发起你爱乐的激情。当你具有这种“理性的激情”时,你就会感到音乐为你而奏响!

     

        (作者:杨耕,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本文为“京师爱乐丛书”总序,发表时略作删改)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