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

    中医在英国发展的关键是“融入”(上)

    作者:本报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4日 08版)
    图为梅氏诊所柜台。林卫光摄/光明图片

        【特别关注】

     

        伦敦卡姆登高街,商业繁华,店铺林立,唐·梅的中医诊所规模很大,是其中非常醒目的一家。在中医发达的英国,这家诊所是公认的“中医殿堂”,用唐·梅的话说,“这是英国最老、最大的中医诊所”。唐·梅和他的父亲,用了半个世纪来经营这家诊所,积极为中医在英国的发展搭建桥梁。

     

        唐·梅的中文名字叫梅栋理,今年40出头,他管理的梅氏集团是英国中医界名副其实的领军者。过去20多年来,梅氏集团一直与英国政府合作,为中医在英国的发展提供建议。英国政府将他们视为值得信任的伙伴,不断就中医在英国的发展和未来向他们“取经”。梅栋理本人颇受英国卫生部重视,曾经出任英国政府中医立法小组成员。他现在还是总部位于中国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的副主席之一,每年向大会提交报告,介绍他在英国和西方国家推广中医的新动向。

     

    戴安娜王妃的医生

     

        梅栋理的父亲梅万方在2014年去世,他是在英国发明和使用一次性针灸用针的第一人,被认为是在英国推动中医发展的“先锋”。梅万方出生在广东,在香港长大,20世纪60年代末来到英国,在伦敦国王学院学习物理。1972年开始,梅万方在英国创业,最早是经营书店,出售与中医、艺术、汉语语言有关的书籍,后又学习中医,并从70年代末期开始经营诊所。梅栋理在父亲的诊所里长大,他回忆说,自己小的时候,家里的诊所还只是很小的店面,后来梅家诊所声名远扬,得益于戴安娜王妃。

     

        梅栋理说,20世纪90年代,中医在英国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很多名人来梅家诊所看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戴安娜王妃。当英国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后,梅家诊所在全英国变得众人皆知。梅栋理回忆说,戴安娜王妃当时是诊所的常客,她经常来针灸或者看病取药,“她每次都会和其他病人一起在候诊室耐心等待”。戴安娜王妃去世后,王室还给梅家诊所发来邀请,请他们出席王妃的葬礼。

     

        现在的梅家诊所有三层楼,共有40名员工,是英国最大的中医诊所,也是全欧洲最大的中医诊所之一。

     

        近年来,诊所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开始销售中国茶叶,并成为伦敦名气最大的中国茶店之一。梅栋理每年要去中国两三次,到福建、云南、安徽等省份的山里选择茶叶。去年开始,诊所还结合中国草药和西方工艺,推出了自己的护肤品系列。

     

        在梅栋理看来,尽管经营范围多样,但是不管是中药、茶叶还是护肤品,其实他“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英国推广中国健康生活的传统哲学”。他说自己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要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要让英国人真正地了解中医,了解中医的理念、哲学。“我要做中国文化的翻译者,而不仅是简单的展示者。”

     

    没有“医生”头衔的中医

     

        回顾中医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英国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起,中医诊所如雨后春笋般在英国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甚至出现了有近200家分店的连锁诊所。然而,中医也成为自己无序竞争的受害者。由于中医药在全民医疗免费的英国没有被纳入国民医疗保健系统,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英国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普遍减少,很多人无力支付昂贵的中医药,英国的中医诊所开始出现大范围倒闭现象,中医在英国的发展陷入很大的困境。

     

        说起中医在英国陷入危机,梅栋理认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也有不可忽视的外部原因。他说,其中的自身原因是:中医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不科学地过度发展,采用了短视和利润至上的经营模式。当时很多人看到商机,开始经营中医诊所。经营者中绝大多数人并无医学背景,都是商人,采用的经营模式也是商业模式。英国各地的中医诊所大多采用统一模式,在商业街开店,使用“1+1+1”模式,即一个医生,一个按摩治疗师,一个接待员。所有收费都是按照疗程,只要病人来了,就是开一个疗程,而一个疗程的花费往往达到1500英镑的天价。这种经营模式短期内收益很大,但是缺少可持续发展性。梅栋理看来,梅家诊所之所以能在英国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存活并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避免了这种短视的经营方式。他的诊所,不仅免费提供咨询,而且如果真的认为无法用中医治疗,会推荐病人去医院接受西医治疗。他说:“中医不是与西医完全独立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它们是融会贯通的。所以,我们与英国医疗系统有很多合作,医院会把病人推荐到我们这里,我们也会把病人送去医院。”

     

        梅栋理认为,大量中医诊所纷纷倒闭,这对中医在英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伤害,但从另一角度讲,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也是一件好事。他说:“中医在英国的发展,需要好的推广者,也就是那些对病人负责的诊所,而不是以赚钱为单纯目的的人。”

     

        梅栋理说,中医在英国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的不利外部因素,主要是中医立法始终难以通过。他曾经是英国卫生部中医立法20人工作小组成员之一,对相关情况非常清楚。他介绍,中医与西医不一样,中医在英国是没有医生资格的,很多人用很多年学习中医,最后却不能称自己为医生。与此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医诊所行医,不管有没有真正学过中医。在梅栋理看来,中医立法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一方面,这是对很多学习中医的人多年付出的承认,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在英国中医诊所行医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英国近几届政府从2004年开始尝试中医立法,但是因为内部分歧和政府更替,每次尝试都无果而终,中医在英国始终不能把自己称为“医生”。

     

        (本报伦敦6月3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林卫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